别說什麼她女兒是賢妃,崔珍珠一定會願意嫁這種話了,畢竟宮裡妃以上的娘娘就有五位呢,再加上皇後,就有六位身份尊貴的女人,這數量一多就不值錢了,況且自家人知道自家的事,崔家隻怕早知道自己女兒在宮中并不是很得寵要不然也不會三五不時就有太監過來要錢,而他們毫無辦法了所以怎麼可能看自己女兒是賢妃,就會不挑自己兒子的情況,就願意嫁自己兒子。
這樣一想,吳二夫人對如意就更恨了。
可現在,如意有孩子的事,所有人都知道了,她又是個菩薩心腸的人設,總不能逼如意打掉孩子況且兒子憐香惜玉,隻怕也不會同意她這樣做的所以也隻能捏着鼻子認下這個孩子,而要這樣的話,以後兒子的婚姻大事,隻怕就要有波折了,這讓吳二夫人對如意能不更恨了嗎?
不過再恨也沒用,這會兒人人都知道她要做祖母了,她不可能裝死,裝作不知道,不做反應的,真要裝死,等如意将孩子生下來了,再裝作知道了,很多事情就更不好安排了。
為了兒子前程,當下吳二夫人當機立斷,吩咐道:“馬上送如意去莊子上待産,等生下孩子後,就讓她在那兒照顧,直到三奶奶進門,生下了兒子,再看三奶奶願不願意将他們接回來。”
三奶奶肯定會願意接回來的,畢竟不接的話,豈不是要叫人說,她不賢良了。
所以吳二夫人這是甩鍋,想将這個難題,丢給未來的吳三奶奶解決,她就不摻和了。
其實依她真正的想法,如意幹出這樣的事來,她那是要将如意打死了事,方解其恨的,不過她知道兒子肯定不樂意,所以隻能算了,先放到莊子上再說,到時,要是連崔家都不滿意,不願意将女兒嫁過來,她兒子婚事有困難,再想辦法收拾如意不遲,到時對兒子也有個交代了。
對于吳二夫人這樣安排,吳三郎倒也抗議了幾聲,但……這個喜歡對姑娘們很好的暖男,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沒擔當,前次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當時吳二夫人身邊有個長相不錯的大丫環,吳三郎這樣憐香惜玉的人不免調戲了一番,偏偏被吳二夫人現場逮到了,當下就将人趕出去了,也不見吳三郎替她求情,相反,當時看他媽發火了,便趕緊跑了。
所以這時看吳二夫人生氣了,吳三郎就沒吱聲了,随吳二夫人将人送走了。
看到這兒,安然不由搖了搖頭,想着這樣一個沒擔當的人,原身真嫁給吳三郎了,以後總有情淡的時候不是原身受不了吳三郎太過濫情,後院女人越來越多,還沒擔當,就是吳三郎不耐煩一直哄着因幼年父母雙亡,所以性格有些敏感的原身,畢竟,相愛容易相處難,等愛情消退,相愛時覺得對方可愛的地方也會變得可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