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樓的二樓,随着劉晉的講解,來自南方和北方的人都紛紛站出來說出自己家鄉的氣候情況,大家一說,頓時就和劉晉所說的一模一樣,完全解釋的通。
劉晉看着衆人你一句,我一言的,也是露出了微笑,稍微歇息一番。
“我明白了,為什麼呂宋這邊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了,因為它處于赤道地區,一年四季都是夏天,足夠的溫暖,所以可以一年三熟。”
“我們大明,越往北的地區,溫度越低,到了秦嶺淮河線一帶的地方,雖然還可以種植水稻,可是也隻能一年一熟,而江南地區卻是可以一年兩熟,這再往北的話,因為溫度不夠,根本就不能種植水稻,隻能種小麥了。”
林書鴻似乎想明白了什麼,忍不住激動的說出來。
“嗯,沒錯。”
劉晉點點頭說道。
“其實啊,我們的農業和地理位置也是息息相關的。”
“這南方不僅僅更溫暖,它的降水也更豐富,所以可以種植水稻,北方更冷,降水量也更少,所以就隻能種植小麥。”
“大家發現沒有,越往南方走,山上的樹木就越茂密,而且到了江西南方、廣東、廣西、福建這一帶之後,樹木到了冬天是不會掉葉子的。”
“北方樹木就會掉葉子,而且北方的森林比較南方來就少很多,這一切都是跟降水有關,過了長城,進入了鞑靼和瓦剌地區,這些地區不僅僅寒冷,而且降水也少,所以這些地方的植被是以草原為主,森林并不多。”
“我們的降水基本上都是來自海洋,我們大明所在的大陸非常的龐大,越靠近海洋地區降水就越多,離的越遠,降水就越少。”
“所以這才有了我們肥沃的大明,往北、往西走,這些地方就是沙漠、草原,因為來自海洋的水太少了。”
接着劉晉也是繼續講起降水的事情來,在明朝地區這裡劃分了一條長線,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降水分界線,也是東西分界線。
“原來是這樣,難怪我們陝西降水稀少,這是因為我們離海太遠的緣故。”
有來自西北的人點點頭說道。
“這南北之分竟然是跟降水有關系。”
有人聽到這裡恍然大悟的說道。
“其實我們大明所在的地方,南北降水是非常有規律,我們大明的降水是典型的季風性季候,所謂季風性季候是跟季風有密切關系。”
“一般我們大明一年降水的開始是從南方開始的,最早是從廣東、廣西這邊開始,他們一般在三四月的時候就開始降雨。”
“接着這個季風就會開始往北走,到了長江一帶的時候,就是五六月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稱之為梅雨時節。”
“再繼續往北,它就會随着時間的推移不斷的往北走,越往北,雨季來的時間就越晚,越往南,雨季就來的越早。”
劉晉繼續拿出毛筆在地圖上劃出了幾道橫線,分别标明了時間,讓人一下子就看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