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制,公卿二千石刺史不得行三年喪,由是内外衆職并廢喪禮。”————————【後漢書·劉恺傳】
皇帝又與馬鈞提點了幾句,督勸他多看些《墨經》、《考工記》等手工藝與科技專著,其中《考工記》取自《周禮》,是經營科的必備書目,而《墨經》則由于出自《墨子》則不為人重視。馬鈞唯唯應下,皇帝沒什麼好說的了,便讓穆順将桌案上那碗已經冷了的酸梅湯拿去賜給馬鈞。
馬鈞在劉琬豔羨的目光中飲下酸梅湯之後,便與之拱手離去。
穆順見狀,以為皇帝午後的召見活動已經告一段落了,遂上前輕聲道:“陛下,天氣悶熱,不如先歇息了吧。凡有關涉要務之事,奴婢自會鬥膽犯顔,通禀陛下。”
皇帝卻不搭理他,反而伸手拿起桌案上、劉琬呈報的有關疑似地動的帛書,百無聊賴的翻覆看了幾眼,默不作聲,像是在等待什麼人。
穆順見無法說動皇帝去休息睡覺,神情一時有些忐忑。
清涼殿裡一片寂靜,似乎隻有簾幕被風吹動時發出的呼呼聲。
忽然,内谒者令李堅從殿外小步趨進,向皇帝跪伏稽首,輕聲通禀道:“陛下,賈公回來了。”
穆順面色一變,賈诩服喪歸來、回朝述職是他最不想見的結果,因為賈诩一旦回朝,穆順這期間代掌平準監的權力就會自動收回。作為一個有野心的内侍,穆順無時不在向往着前輩們封侯拜官的風光,隻可惜他再如何讨皇帝的寵信,皇帝始終不肯給他絲毫權力。
但在穆順的長期努力下,也不知出于何種原因,這段時間皇帝的口風似乎有所松動,平時讨論大政偶爾也會帶他在一邊奉茶觀望,雖然沒有給他參與的權力,卻也是個極大的進步了。這期間皇帝讓穆順代理平準監的事務,讓穆順初次嘗到了權力的滋味,隻是眼看着賈诩即将回朝,皇帝卻對穆順接下來的去向沒有任何的指示,這就讓穆順心裡有些急了。
雖然穆順在皇帝的默許下,趁賈诩不在的時候往平準監發展了許多親信,但這到底不是明面上的權力,一切都還任重道遠。
皇帝斜睨了穆順一眼,穆順再如何有野心、會辦事,也是十幾二十歲的年紀,多多少少會有些浮躁,要想成為大長秋苗祀那樣老成穩重之輩,還得多磨砺一下性子。這般想着,皇帝又将注意力轉到傳訊的李堅身上,口中輕吐一個字:“宣。”
“平準令臣诩,叩見陛下。”賈诩依然是穿着簡單的袍服,身形與相貌沒什麼變化,隻是臉上清瘦了不少,不知是因慈母亡故之痛所緻、還是這一路上奔波勞苦所緻。
直到得聞涼州金城、西海、酒泉等郡也因為旱蝗而鬧得不可開交以後,賈诩、周瑜與毌丘興等人這才放下心來奉诏回京、交卸差使。數日行程趕來,賈诩等人終于與趕至長安,沐浴更衣,稍作歇息之後,第一時間便請求入宮觐見。
“快起來,近前來坐。”皇帝這時身邊沒有常侍谒者,便親自出聲說道:“此間無有旁人,賈公别去經年,可不要又與我生疏了。”
“臣惶恐。”賈诩答道。
皇帝擺手讓穆順給賈诩備上冷飲,又笑着說道:“依漢家制度,大臣喪假以日代月,隻服喪三十六日,而無三年之喪。賈公執意服喪歲餘,遠赴涼州,當真純孝可表。”
漢初由于民間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不深,并沒有形成服喪三年的社會風氣,尤其是在孝文皇帝開始将三十六個月的喪期改成三十六日的短喪以後,臣民就一直沒有服喪三年的硬性制度。這種情況一直到東漢經學盛行才有所改觀,許多人為了博求‘至孝’的美名,在父母墳前結廬而居。所以出于制度的曆史慣性以及其他的種種緣故,自光武以下的曆代皇帝為了維護上層官僚制度的穩定,仍舊不許二千石以上的大臣行三年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