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調教大宋

第24章 尹洙的評價

調教大宋 潇騰 1692 2023-04-12 01:03

  儒學是什麼?

  是先有人?還是先有信仰?

  是人重要?還是信仰更重要?

  唐奕用三個問題,向尹洙抛出了一個現代人對古代中國的的拷問。

  不可否認,華夏文明是偉大的,儒學思想也是偉大的。同樣也不可否認,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華夏文明就已經具備了文明晉級的可能。

  那為何華夏文明躊躇千年,還一直都在原地踏步?反倒是西方世界,在極短的時間裡,從野蠻走向文明,從而推動了整個世界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呢?

  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

  其一,中華民族所處的地緣條件,決定華夏文明從一開始就是能夠自給自足的農耕型内向民族。華夏上下五千年活力有餘,但創造力不足,始終不能形成一股推動文明前進的動力。我們占着一塊相對于周邊國家最好的土地,吃得飽肚子、穿得起衣服。我們不需要更高的科技水平來創造生存條件,我們甚至不需要神靈,來告慰靈魂。我們隻需要一個先進的哲學思想來教化國民就可以了。

  所以,五千年的曆史,宗教一直沒有成為主流,反而是仁義禮智信,這種最為溫和的美德廣為流傳。

  其二,中華民族在絕大多數時間,都是這個世界的領頭羊。任何外來種族,不是被其吞噬,就是在曆史的長河中慢慢被同化。來自阿拉伯世界和歐洲的文明,始終不能對漢文化形成威脅,更談不上沖擊。沒有碰撞,就沒有火花,現代文明之火就無法點燃。

  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我華夏嬌民還認為,大清是這個世界的中心,除了我們大清的土地,其它地方都是蠻荒之地。我們大清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我們大清的人就是最高級的種族。

  然面,兩次鴉片戰争徹底把中華民族打醒了。

  原來,我們不是最先進的。

  原來,歐洲人把全世界都差不多搶光了。

  原來,我們已經落後了。

  那我們早幹嘛去了?早就不知道嗎?知道!唐朝開始,華夏就是世界的中心,萬國來朝。

  宋朝時,東南沿海就停滿了阿拉伯商船,這個時候的大宋朝,已經開始從原始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形。

  西方傳教士明朝就來到了這片土地。

  但是,沒用!我們根本不信他們的。你說出大天來,還不是看着我大中華的繁榮流口水?說出大天來,你的國家不也沒有我的國家強?我的,就是最好的!

  一直都是外族跟在我們的屁股後面學我們,哪有我們學外族的道理?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儒學!

  孔子周遊列國,見天下紛争不斷、禮崩樂壞,這才有了儒學兩千年的璀璨曆史。孔子的本意是用儒學教化世人,尊禮治,重德治、尚仁治。

  儒學創立的初衷其實就是一門哲學,一門治世的哲學。這正對了咱們的胃口,來的正好!咱們吃的飽,穿的暖,缺的就是一門治世之學。

  于是,儒學一出來就火了,從百家争鳴的春秋戰國脫穎而出。

  到了漢代,董仲舒更是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學推到了一個至高無尚的地位。儒學一下子變成了皇權統治百姓的手段,治理一切,解釋一切,高于一切!

  再到隋唐時期,科舉制度的開始,學儒成了下層百姓通往上層社會的唯一通道,自然科學的上升通道和生存空間徹底被封死了。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何意?

  意思是,就算你是研究原子彈的,也不如一個讀書人考上科舉,當一個九品小官兒有地位。

  就算你是把雜交水稻弄出,造福億萬國人,也不如寫得一手好酸詩,被人傳頌得更久遠。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有能力,有條件的,都去讀書做官了,誰還管什麼科學不科學?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