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極的劍比張太成的劍厲害,不單單是修為上的增加,天地之力的灌溉,更是劍法的蛻變。
張太極的劍上已經是有了自己的意蘊,超脫了招數的本身。
當然,雖然是兄弟,但是當年教導他們的人,明顯是有側重的偏愛。
張太成會的驚鴻一劍,張太極也會。
但是張太極會的劍法,張太成卻不會。
隻見得這一劍,張太極持劍殺來,手中的寒鋒鐵劍帶起水火兩種屬性不同的真氣。
兩股力量相交,不同的力量混在在一起,道法自然,水火相容,顯示出來一種莫名的意蘊。
這就是張太成不會的劍法。
王猛渾身的真氣運轉,絲毫沒有留手。
獅子搏兔尚且是全力以赴,更何況是有掌控了一絲天地之力的張太極。
拼搏真正的力量底蘊,王猛比不過達到歸一境界掌握了一絲天地之力的張太極。
但他的刀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快!
無論是井中月刀法,還是後來三年的磨刀,走出藩籬,苦練拔刀術,都讓王猛的刀越來越快。
更可況天意如刀,歲月憂愁,刀本來就應該是快的,是淩厲的,絲毫不拖泥帶水的。
劍乃是君子,刀本身就是霸者,戰場上兵貴神速,也是同樣的道理。
隻有快刀才是真男人。
鋒利的刀罡斬出,帶起一陣奇異的頻率。
看似不快,但是回過神來,已然斷魂。
刀鋒斬在對方的寒鋒鐵劍之上,發出一聲金鐵交吟般的铿锵聲。
雖然張太極有着力量的優勢,直接将王猛的刀彈開。
但他的劍勢也是一頓,接下來的劍招硬生生的憋回去,讓他極其的難受。
而王猛手中的快刀卻是一刀接着一刀,不求殺敵,隻求抑制住對方的攻勢,甚至在氣勢上戰勝對方。
幾十招下來,張太極明明力量上占盡優勢,但是節奏在王猛的手上掌握着,如此下來,你來我往卻誰都沒傷到誰。
于此同時,王猛自己也進入了一個奇妙的境界。
眼前的天地似乎是隐沒在王猛的知覺裡,王猛的眼中隻剩下眼前的敵人和自己手上的刀。
張太極的劍、自己的刀,自己的每一次出招,對方的每一次抵擋。
每一次的碰撞,氣勢的湧動。
一切都變得更加的得心應手,王猛的心神越發的通透,自然。
漸漸的,兩人的刀劍,一招一式的變化,氣機的運轉,一條條線不斷浮現在他的眼前。
看似毫無規律,但梳理下來,卻又能感覺到一股别樣的意味在其中,這種東西叫做道!
上輩子戰場上王猛殺敵,追求三個字:快、準、狠。
講究速度、力量、防禦壓過别人。
後來演化出來井中月刀法之後,也隻是招數之上的升化,其中的道乃是兵道,而不是單純的刀道。
但是這一世之後,接觸了更加璀璨的武學,有過三年的磨刀的經曆。
王猛漸漸知曉了刀法之中還有意韻,然後漸漸走出兵法的框架,領悟出來天刀之韻、歲月之殇……
張太極的确是一個好對手,一個真的的能磨煉王猛的對手,
王猛手中的刀越來越快,帶着某種奇異的韻律,刀快到了極緻,意韻漸漸的升華,便是一種刀道!
張太極那邊則是越打越心驚,彼此的力量差距很大,自己的境界硬壓對方一頭。
但對手卻堅持能幾十招都不落下風,依仗着獨特的的節奏,掌握着戰鬥的規律。
而且這隻是開始。
他明顯能感覺到對方手上的刀越來越快。
最初的時候,他還能憑借着力量的優勢将王猛壓制。
但是越打,他卻越感覺王猛竟然開始反過來壓制他了。
王猛本身的力量沒有變化,發生變化的隻是他手中的刀而已。
一股憋屈的感覺油然而生,張太極回想着王猛現在的狀态。
忽然想到了什麼,驚駭的大喊道:“頓悟!你竟然進入了頓悟的境界!”
頓悟是一種很玄妙的境界,這不是武道獨有的,世上的百種學問都有頓悟之說
神話故事之中,就有着一朝頓悟,白日飛升的說法。
當然,事實并沒有那般的玄幻。
對于某些人而言,頓悟就是想通了某種東西,就是馬雲覺得不在乎錢的一瞬間。
不過對于大多數武者而言,頓悟的确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滋味。
而且能夠産生立竿見影的成效。
頓悟的好處很多,武者隻要進入到了頓悟當中。
對于武道的理解定然會煥然一新,實力飛速的增長。
而且日後修行武道功法的速度也會上升不少。
甚至還有更多的隐藏的好處,明面上看不見,但是真實存在的好處。
不過這對于王猛而言,不算是太驚奇,本身他就有“靜心明悟”的天賦,雖然比頓悟差些,也差不了多少。
這些年王猛能明顯感受到自己悟性的上升,就是“靜心明悟”帶來的好處。
感受到王猛的頓悟,來自心中的忌憚和嫉妒更是讓張太極怒火中燒。
“死來!”
張太極怒喝一聲,渾厚的真氣爆發而出。
遍布手中的寒鋒鐵劍,蘊含着水火無窮之力,漸漸的渲染出一驚人的氣勢,
又是如同流雲飛奔,氣勢恢宏的直刺而來。
“一劍驚鴻!”
王猛被其一喝,頓時驚醒過來,立刻明白對方這是想要打破自己頓悟的狀态。
頓悟的狀态難得,貿然被打斷,王猛自然是深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