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城外阻擊(上)
而在達州城軍營内,同樣是燈火通明。
新宋龍遊、虎贲、鐵馬三軍以及諸多新宋守軍已經彙聚于潼川府路渠州城,随時可能沿下浦江而下,對達州虎視眈眈。
此時,大理國會在此役中投入多少兵力尚且尤未可知,但新宋卻已經是有傾盡全國之力的架勢。
要知道,新宋總共不過潼川府、成都府兩路而已。在他們全國境内,兵員總數怕也絕不會超過三十萬。
這還是包括各城守軍在内。白馬軍總數,怕是至多不過十五萬人。畢竟,之前和西夏、大宋皿戰,白馬軍損失并不小。
而在此役中,蜀中可見的已經投入的兵力就已然不下于二十萬。
這當然會給嶽鵬的鎮西軍區造成不小壓力。雖然,從戰鬥力上來說,五萬禁軍絲毫不會弱于二十萬白馬軍。
打仗總有意外的,古往今來,以弱勝強的例子可是不勝枚舉。
杜浒、劉子俊、肖玉林等人彙聚在大廳之内,商議應戰方針,誰都不敢掉以輕心。
畢竟,沒誰知道新宋軍隊會用什麼樣的方式攻打達州城。甚至,會不會打達州城現在都還是個未知數。
隻是嶽鵬有嚴令在先,在重慶府未主動出擊時,達州三軍不得輕舉妄動。
一夜過去。
代表着三月的結束。
夔州路重慶府。
天才剛剛蒙蒙亮,便就有禁軍出城而去。共計千人,乃是鄭益杭天猛軍麾下第八團。
團長魏飛英在行軍途中還不忘總是提起,“弟兄們,此次出城咱們雖是押解璧山縣百姓離開,但切記,不可傷害百姓!”
他們的任務,便是前往璧山縣去将縣内那些不願離開的百姓帶往重慶城。
團内将士們轟然應諾。
大軍全速前進,才到近午時分,便趕到璧山縣。
璧山縣已經有不少百姓前往重慶府或是其餘地方避難,這時候自是顯得有些冷清。
低矮的泥土城牆上豎着大宋國旗。
越過城牆,可以看得到璧山縣内仍是顯得有些荒涼。
夔州路歸于大宋的時間并不長,這璧山縣有地處極為偏遠。趙洞庭雖有諸多新政針對夔州民生,但顯然并沒有能在這璧山縣立竿見影。
魏飛英帶着軍卒到得城門口以後,亮出令牌便直接率軍馳騁而入。
到得城内,就有士卒喊道“奉知州之命,請諸位百姓前往重慶避免戰火,勞煩各位速速準備!”
數百士卒馳馬向着城内各處跑去。
魏飛英帶着剩餘的人在璧山縣百姓們的詫異中直接前往府衙。
璧山縣境内除去這縣城以外,還有十餘村落。他并不熟悉,要想去将那些村民們帶往重慶,必須讓璧山縣令派人前往。
得知魏飛英到,璧山縣的縣令匡旭堯很快就趕到府衙門口相迎。
匡旭堯年約五旬,到這年紀,大概已經沒有再晉升的可能性。他這個品階的官員,年滿五十就得退居二線。
這是趙洞庭考慮過這個年代人均壽命以後作出的決定。
“将軍!”
在府衙門口,匡旭堯給魏飛英拱手。但是看魏飛英甲胄上佩戴的兇章,就能知道魏飛英是團級将領。
現在大宋軍隊之中尚且隻有軍區、集團軍、團、營這幾個建制,論品階,魏飛英自是要超過區區下級縣縣令不少。
“匡縣令。”
魏飛英也給匡旭堯回禮,翻身下馬很是直接道“本将天猛軍第八團團長魏飛英。此來璧山,是要将百姓們都帶往重慶去。”
匡旭堯微微怔住,“敢問魏團長此話是何意?”
魏飛英道“眼下和新宋軍開戰已是迫在眉睫,嶽元帥打算駐守重慶府,無力派兵援守這璧山縣。但不忍縣内百姓被新宋士卒屠戮,是以特意派遣本将前來。此番,我軍鄭軍長有嚴令,縱是押,也要将縣内滞留的百姓押到重慶府去。匡縣令,這還得勞煩你和城内守軍團長配合本将了。”
“押?”
匡旭堯臉色微變,“如此,豈不會讓得百姓們對朝廷生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