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重生六零:我帶弟弟妹妹奔小康

第478章 變故連連,媒婆『駕臨』知青院

  

  次日,陳國泰靜待冷志超在公安局看守所裡一夜之間變成癡傻的『玄幻消息』傳出之後,若無其事地領取了採購任務回去了陳家村。

  這件事情哪怕發生得再玄奇,隻要沒有死人,那都不算個事。

  公安局最多就是放棄押送冷志超去大漠服刑,同意冷志超的家人把他領回去而已。

  對於冷志超這種沒有強大背景的『小人物』,公安局根本不會進行詳查,從而多生事端。

  是以陳國泰走得相當的心安理得。

  陳國泰回到陳家村時,今年的夏收已經正式開始。

  儘管陳國泰每年都用野豬給家裡換來了足夠的分糧工分,可以讓一家人都不用下地幹活,但是七妹等人終究還是陳家村的『在編』社員,每年都還是會在夏收秋收的時候象徵性地下地忙碌一下,多少掙幾個工分。

  陳國泰對此自然是淡然處之。

  他忙著回村的主要目的固然是放心不下三個妹妹,但更重要的是要時刻關注楚秀雲的狀態。

  他生怕楚秀雲會被流言擊垮。

  陳國泰當即就到正在收割的麥田中到處走了一遭。然後他就發現楚秀雲除了神情有點憔悴之外,情緒似乎還比較正常。

  他放心了一些,滿意地回了家,自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轉眼之間,大半個月過去。

  陳家村收完了冬小麥並交了公糧,栽種了水稻,收完了土豆並栽上了紅薯。

  緊要的農忙告一段落,又分了今年的小麥和土豆,生產隊就沒有那麼忙,每日裡的勞動也不是太過於沉重了。

  村裡的社員們相對閑了那麼一點點,全都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這一松活下來,農村適齡青年們的嫁娶之事就提上了太多人家的議事日程。

  此時很多媒婆除了忙著在各個生產隊之中為各生產隊的適齡青年們牽線之外,她們的眼睛還盯上了知青院裡的適齡知青們。

  要是在半年之前知青們剛剛下放到生產隊的時候,媒婆們都基本不敢輕易地泛起這個想法。

  那時候的知青們在她們眼中完全就是大城市下來的『貴人』或者什麼『文曲星』。媒婆們本能地覺得男女知青們根本不可能看上農村的男子或者女子。

  但是時隔半年之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男女知青們現在不但戶口落在了農村,他們還在日常勞動中因為『生產業務』不熟練而出盡了洋相受盡了鄙視。

  他(她)們身上的『富貴』光環由此消退殆盡。媒婆們都覺得自己有義務也為知青們牽線搭橋,讓他(她)們在農村成家立業,真正『紮根』下來。

  在這樣的想法驅使下,外村的媒婆陶鳳姑在這天中午搖擺著進入陳家村,興沖沖地直奔陳家村的知青院而去。

  知青院裡,剛下地回來的知青們正在準備吃午飯。

  大多數知青都是眉頭緊皺。

  他們今天得到了一個讓人很不開心的消息。因為他們正式分到了糧食的緣故,算是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了,國家從本月開始,不再給他們下發每個月都有二十塊錢的生活補貼。

  這對大多數知青來說簡直就是塌了天的大事。

  這相當於是他們從現在開始,從『城裡人』變成了真正的農民。

  他們心裡基本上都有強烈的上當受騙感覺,無論如何都高興不起來。

  這其中又以楚秀雲的心情最為緊繃。

  近段時間的農忙中,楚秀雲一直都承受著那些愚昧農婦們的私下議論和指指點點,導緻心情萬分壓抑。

  前幾天她更是收到了養父養母的來信。來信上告知了楚秀雲一件猶如晴天霹靂般的事情。

  那就是楚秀雲的生父生母以及親兄姐們終究沒有躲過這場災難,全家都被『發配』去了邊疆的什麼『兵團』,從此再也不能給她寄來錢票。

  養父養母的信上還說了,她的父母兄姐因為擔心她受影響,還因為其它種種原因,以後一直都不會與她聯繫。

  這封信讓原本就已經惶惶度日的楚秀雲差點心力憔悴。

  但她還是咬著牙認為,有自己的下鄉補貼,加上自己所掙的糧食,她仍然能繼續援助二叔王維光老兩口。

  可是今天傳下來的這個消息卻是讓楚秀雲徹底絕望。

  除了親生父母寄的錢票以及自己的下鄉補貼,她根本沒有其它任何收入來源。

  把箱子裡為數不多的『老底』用光之後,她還怎麼去援助農場那邊?

  靠她辛苦掙的那點糧食和年底的生產隊分紅嗎?

  說實話,因為體力和勞動經驗的雙重差距,她能夠掙到的工分並不多。所分到的糧食基本隻夠她自己吃。

  在這樣的工分基礎上,年底的生產隊分紅她基本沒戲。

  不倒欠生產隊就已經很好了。

  而且就算她是能逆天地領到分紅,也不過就是三五幾塊。最多十塊二十塊。

  那點錢又能頂什麼事?

  千斤重擔壓在心頭,楚秀雲即使很餓很餓,也吃得食不甘味。

  正當楚秀雲苦著一張臉,有一口沒一口地扒著碗裡的玉米土豆糊糊時,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外村媒婆陶鳳姑一步三搖地走進了知青院。

  端著飯碗或站或蹲的知青們大約能認出眼前這個穿著大紅上衣綠褲子,頭上簪著一枝花,嘴唇塗得紅艷艷的半老徐娘是一個媒婆,都立即好奇地看了過去。

  「小同志們好哪。吃午飯呢?」

  陶鳳姑把捏在手上的綉帕妖嬈地甩了一甩,拿腔捏調地沖著眾人笑說道。

  知青們頓時神情疑惑地面面相覷。

  這是個媒婆沒錯吧?

  既然是媒婆,跑到我們這裡來幹什麼?

  難道是要給我們當中的某個人說親?

  一瞬間知青們眼裡幾乎全都露出『她走錯了地方』的意味。

  眼下的知青們雖然剛剛承受了打擊,卻還一點都沒有放下心底裡對農村人的優越感,絲毫沒有找一個農村人成家的想法。

  下鄉已經七八年的老知青劉紅兵都還沒有這樣想,剛來半年的新知青就更加不會了。

  他們即使迫不得已要找,也要找陳國泰那種樣樣優秀的出色男子的或是神醫七妹那種漂亮女子。

  有著這樣的統一看法,大略猜到了來人身份和目的的知青們就沒有任何一個人搭理正在大力『賣弄風情』的陶鳳姑。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