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們來京中生存,是要靠山的,以前安樂侯府這個靠山,其實一點也不牢,真出了什麼事,其實根本借不到多少用處,頂多也就是在外面拿這個當大旗,吓唬吓唬一些想占他們便宜的人。
但現在不一樣了,安然成了定國侯,後來甚至成了皇後,自己人,這靠山就牢靠了,要是他們出了事,他們相信安然會幫他們的。
既然如此,哪敢要安然的錢,要是拿以前的養育之恩當回事,一次兩次地要錢,之後消磨幹淨了感情,把好不容易出現的靠山氣跑了,他們朝哪哭去?
而隻要跟安然關系好,還怕沒錢用嗎?不說别的,自從安然成了皇後後,他們賣小吃的攤子經常有些大主顧來光顧,他們根本不用像以前那樣辛苦擺一天攤,往往隻用擺一會兒,就有大主顧将東西全買了。
他們也知道這些人,多半是沖着安然來的,但是,他們隻要不在安然面前說什麼就行了,畢竟人家是來買東西的,在沒說出要他們在安然面前說什麼話之前,他們總不好不做生意,不把東西賣給人家,那豈不是平白得罪了人家?
而就這樣,就讓他們最近的收入越來越多了,既然單靠着皇後養父養母的名頭,日子就能過的不錯,那何必還找安然要錢,跟安然鬧僵關系?等鬧僵了,别人知道了,還有誰會來買他們的東西?隻怕将來子女上進科舉,都會有阻礙呢,所以他們傻了才會幹這樣的事。
知道細水長流的他們,自然就沒收安然的錢了。
安然多多少少也明白他們的想法。
不過對他們願意跟她打好關系,安然還是樂見其成的。
知道自己對他們很重要,他們就不會仗着是她養父養母的身份,在外面胡作非為,這讓她也能放心些,畢竟她也不想他們不知道天高地厚,隻看着自己成了皇後,就在外面猖狂起來,最後惹出了大、麻煩,把自己的性命搭進去,讓她都救不下他們,所以自然是有底線比較好。
張氏來宮中感謝一番就走了,不敢多打擾安然,畢竟安然這會兒懷孕了。
而安然本以為,隻給李父捐了虛銜,沒什麼的,結果這天就從張氏無意中透露出來的話中,發現李欣然又在作妖。
原來,李欣然聽說安然給李父捐了七品虛銜,就跑到安樂侯府,将這事跟安樂侯府的人說了,挑撥地說,安然養不熟,捐虛銜,隻給她養父養母家捐,卻沒想過給安樂侯府捐,說安樂侯府她也有好幾個兄弟的,除了嫡長子可以繼承爵位,還有一個可以有蔭封,其他也都沒有職位,也是白身,她給養父家捐了,生父家這些兄弟,她就不捐了?就算養父家隻捐了她養父一個人,沒捐兄弟,那,生父這邊,怎麼着也得捐一個人,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吧?
很顯然,李欣然這就是挑撥。
而李欣然之所以挑撥,自然是看安然嫁進了宮裡,成了皇後,她心裡羨慕嫉妒恨罷了。
尤其是聽說安然出嫁的時候,李老太爺将自己的梯己,給了安然不少,讓安然加上皇家給的那一份嫁妝,她自己在邊關掙的,還有安樂侯府公中按例給的,據說有好幾十萬的嫁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