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聲音響起。
齋心宮内。
周太後臉上的笑意少了幾分。
顧錦年察覺到了,但他沒有說什麼,大人的事情,自己最好還是别參合。
免得自己讨不着好。
“母後,皇後嫂嫂這是?”
甯月公主也察覺到了什麼,她略顯好奇地看向周太後。
“還能是什麼事?不就是太孫上大夏書院的事情。”
“這段時間已經來來回回往我這齋心宮十幾趟了。”
周太後略顯無奈道。
此話一說,甯月公主頓時就明白了。
大夏太孫,如今年齡與顧錦年相仿,都是差幾個月就滿十六了,但如果說顧錦年讀書差,這位太孫那就更别說了。
把他爺爺的東西全學去了,沒事就往軍營跑,永盛皇帝也慣着,沒事帶他去軍營。
所以從小就養出一種争強好勝的性子,善打鬥,對讀書也不是一竅不通,但至少不怎麼好。
如今大夏書院過些日子要招生,理論上顧錦年也好,太孫也罷,都進不去。
但因為差點溺亡之事,禮部尚書拿出極為珍貴的直錄名額,也算是補償。
可太孫就沒轍了。
這直錄名額不多,從明面上來看,皇帝也沒有這個名額,當然這隻是明面上。
畢竟真開口了,誰敢忤逆聖意?
但皇帝一般不會開口,甚至為了以身作則,也不會去開口,天下人都盯着。
哦,你皇帝的孫子,就可以直接進入大夏書院,還口口聲聲說什麼聖君?
讀書人也有壓力啊。
讀書人不是秉持正義?不畏強權?怎麼太孫這麼拉跨的成績,你們也收?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一點,這幫讀書人也不敢去教太孫啊,教好了,一切還好。
教不好,誰頂得住這樣的責任?
皇帝也知道這點,大家都知道,所以就很麻煩,索性就公事公辦,誰都不惹來麻煩。
但這種事情能公事公辦嗎?
太子同不同意?太子妃同不同意?
誰不希望自家孩子能進最高學院?誰不希望自家孩子能成龍?
反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皇室也是這樣,沒什麼很稀奇的。
顧錦年僅僅隻是聽幾句話,心裡大概就有數了。
但這事他不參合。
一點都不想參合。
不關自己屁事。
“那母後是見還是不見?”
甯月公主詢問道。
周太後微微沉默,最終歎了口氣道。
“見吧,不讓她來,明個又來,攔也攔不住。”
周太後有些沒好氣道。
而随着她話說完,很快侍女便去通報。
“來,年兒,吃些糕點,瞧你瘦的。”
“甯月,你也是的,顧家難道就沒廚子了嗎?”
“把年兒瘦的這副模樣,瞧瞧那個誰來着,哦,兵部尚書家的孫子,也才不過十六歲,壯如蠻牛,再瞧瞧咱們年兒,以後萬一惹了些什麼麻煩,年兒豈不是要吃虧。”
周太後有些責備道。
但這個思路有些古怪啊,太後您就不能想點好的嗎?您外孫是讀書人啊,為什麼要跟兵部尚書的兒子比啊。
聽着太後的責備,甯月公主也隻能點點頭,沒什麼好說的。
老一輩都心疼外孫,這也正常,挨了兩句罵算得了什麼?
也就在此時。
一道聲音響起了。
“臣妾參見太後,願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聲音響起,顧錦年看了過去。
是一名雍華婦女,看模樣約莫四十歲,歲月在臉上始終是留下了一些痕迹,但從眉宇之間,不難看出曾經是個一等一的美人。
這是大夏皇後,郭皇後。
乃是前朝國公之女。
郭皇後氣質溫和,身旁跟随着一個少年,年齡上與自己相仿,穿着金色蟒袍,眉清目秀,但眉宇間有一股傲氣。
這是大夏太孫,李基。
若不出意外的話,三五十年後,可能就是主宰大夏的帝王。
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尊貴的那批人。
不過相比之下,李基顯得有些随意,見到周太後并沒有行禮,而是站在一旁,眼光掃量着自己。
“見過皇後嫂嫂。”
甯月公主的聲音也随着響起,朝着郭皇後笑了笑。
“甯月妹妹,你今日怎麼來了?”
“好些日子不見啊。”
聽到甯月的聲音,郭皇後頓時露出笑容,她與甯月關系不錯,畢竟是皇帝的妹妹。
“年兒見過,皇後舅母。”
“皇後舅母,您氣色怎麼這麼好啊?感覺年輕了好些歲啊。”
殿内。
顧錦年也适當的開口,朝着皇後笑了笑,同樣的好話不能少。
果然。
女人最愛聽的就是别人誇贊自己容貌,尤其是顧錦年這種晚輩。
此話一說,郭皇後眼中明顯露出發自内心的喜悅。
她最近的确在補氣養顔,隻是除了身邊奴才會誇贊幾句,其餘人倒也一般。
卻沒想到顧錦年率先誇贊起來,一時之間讓她心花怒放。
“是年兒啊。”
“讓舅母瞧瞧,這小嘴可真甜,芙兒,快些把本宮做的養顔糕拿出來,讓母後和年兒一起嘗嘗。”
郭皇後滿臉喜悅,徑直來到顧錦年面前,對顧錦年是滿心喜愛。
一來是顧錦年長相俊美本身就惹人喜歡。
二來也是因為顧錦年極受周太後寵愛。
三來更是因為顧錦年家境不凡,顧家可不是小家族,自然要哄着。
綜合以上三點,郭皇後自然是這番反應。
當下,侍女拿出糕盒,一臉恭敬地擺放在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