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老人止住退勢的同時,那道浩蕩劍氣也緩緩消散。
李玄都站在永安門的上方,龍老人站在左安門的上方,兩人之間相隔了七裡的距離,可見方才一劍其勢之大。
雖然龍老人并未受到什麼傷勢,并且将劍氣悉數擋了下來了,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李玄都如今的确是元嬰妙境的修為。
其中差距說大不大,卻十分關鍵。
上次栖霞山一戰,李玄都還未跻身元嬰妙境,一境之差,因為“浩然氣”的特性,被龍老人處處壓制,極為被動。如今李玄都跻身元嬰妙境,“浩然氣”便無法克制李玄都,隻能是不被李玄都克制。
對于長生之人而言,七裡的距離算不得遠,龍老人的聲音清晰傳來:“好得很,請看老夫這一劍。”
話音未落,龍老人的無形之劍已經來到李玄都的面前。
這一劍并非如秦清那般直接跨越空間,而是這一劍長達七裡。
這便是“素王”的玄妙所在,無形無相,故而可大可小,可隐可現。
龍老人雖然沒了境界上的優勢,但他還是背靠着帝京城,哪怕是沒了渤海府,五行山受到限制,僅僅是帝京城本身的龍氣,也不容小觑。
面對這一劍,李玄都并未像龍老人半橫劍格擋,而是以攻對攻,兩個劍尖對碰一處,天地間驟起一聲輕響,讓所有人的心頭都是一顫,仿佛針紮一般。
“素王”的劍尖不動,劍身開始迅速縮短,龍老人随之從左安門重新回到永定門,就在這一來一回兩劍之間,一線之上的城堞和走馬道,被浩蕩劍氣摧毀殆盡。
兩人再次近身鬥在一處。
自心學聖人離世之後,龍老人坐鎮儒門牧守天下将近一甲子,還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勁敵。栖霞山一戰中的李玄都,境界修為不如龍老人,而且兩人的勝負更多在于場外謀劃。李道虛、徐無鬼、張靜修等人,境界修為不遜于龍老人,卻沒有如此多的仙物,說此時的李玄都是龍老人此生第一強敵,毫不過分。
兩人激鬥,龍老人竟是被李玄都占據上風,不得不采取守勢。
龍老人雖未受傷,但身上的濃郁金光卻變得黯淡幾分。
上次栖霞山一戰中全軍覆沒的劍影已經恢複如初,在“陰陽仙衣”上遊走不定,在兩人交手時,常常會突然有一道劍影毫無征兆地暫時脫離“陰陽仙衣”攻擊近在咫尺的龍老人,就像盤成蛇陣的蟒蛇,下半個身子還在“陰陽仙衣”之中,上半身探出進攻,每道劍影都是一劍,角度刁鑽,讓人防不勝防,出劍之後,不論戰果如何,又迅速縮回“陰陽仙衣”之中,讓人無從反擊。
幸而龍老人周身有條條細小金龍環繞,可以自行擋下這些出其不意的劍影,使得龍老人不至于太過狼狽。
隻是如此一來,龍老人也不免動了幾分無名真火,奮力一劍将李玄都暫時逼退之後,周身遊走的無數細小蛟龍彙聚成一條金龍,圍繞他遊走不定。
金龍所過之處,留下一道道肉眼可見的金色尾痕,久久不散。李玄都的十三道劍影遇到金龍,仿佛遇到了天敵,竟是不能近身分毫。
龍老人随之展開一路劍法,乃是他在一甲子之間收集彙總各路絕學融會貫通而成,氣勢雄渾,玄妙無比。上次栖霞山一戰,他僅憑“浩然氣”便将李玄都壓制在下風,根本打算則是以“素王”将李玄都置于死地,便沒有用出這路劍法,直到此時,這路無名劍法才得以現世。
此時觀戰之人中,不乏有劍道大家,如儒門的幾位隐士,還有道門的白繡裳等人,見龍老人劍法如此靜奇,無不贊歎。
隻見李玄都和龍老人二人各使自創劍法,鬥在一起。
說是劍法,又各有氣機配合,不能以單純劍招視之。
龍老人的無名劍法氣象森嚴,似是滾滾人道大勢,千軍萬馬,沙場厮殺,朝代更疊,盛衰興亡。其中蘊含龍氣,卻是透出昏沉晦暗之感,暮氣沉沉,似乎一切生機盡沒,隻餘絕望、麻木、腐朽、沉淪,什麼皇圖霸業,終究成空。
并非龍老人有意如此,而是大勢如此,如今的大魏朝廷便是腐朽不堪、麻木不仁、暮氣沉沉,龍老人的龍氣得自大魏朝廷,又怎麼能煥發出勃勃生機?
李玄都被龍氣籠罩之後,眼前浮現萬千幻象,山河破碎,身世浮沉,飄絮浮萍,蒼生塗炭。上有帝王昏庸,下有士紳貪婪,餓殍遍野,赤地千裡。忽而又見曲徑通幽,金碧輝煌,輕歌曼舞,觥籌交錯,哪管外面骸骨如山。
李玄都的劍法則如星象變化,漠然無情,不因人道變化而改變分毫,星轉鬥移,變化無方。同時也有龍氣生出,卻不是來自于大魏朝廷,而是得自遼東。如今渤海府已經陷落,部分北龍氣運歸于遼東,使得李玄都也得以身負龍氣,隻是李玄都并不能像龍老人那樣主動運用龍氣,而是被龍老人的龍氣牽動,自行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