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府城外有一座驿亭,是為官場上用來迎接新任上官到任之地,不過自從趙政到任遼東之後,此地就幾乎未再用過,平日裡冷冷清清,可今日卻是一反常态,陸續有人趕來。放眼望去,有年輕公子,有壯年文武官員,還有滿頭霜白卻氣态富貴的老者,甚至還有少許女眷。
這可就奇了,若說是新官到任,一般隻有官員迎接,這些地方豪強士紳不必出面,江湖人物更不會靠近半分,可這次來的人中,竟是官員、士紳、江湖人物皆有,差不多朝陽府中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到齊了,甚至還有從燕州、遼州、奉州等地趕過來的。
遼東号稱鐵闆一塊,這些人大都熟識,甚至是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不是世兄就是世叔,因為平日裡居于各地,所以見面的機會不多,此時互相見禮之聲不絕于耳。見禮之後,按照家世、年齡,漸漸分成了幾個不同的小圈子,那些老哥們、老兄弟,少不得追憶往昔,唏噓感慨,年輕人則是高聲笑談,意氣風發,壯年之人多是一家之主、中流砥柱,則是談着如今關内、草原的形勢。還有女子們單獨圍成了一個小圈子,小聲議論什麼,不時傳來陣陣笑聲。
北地女子與江南女子不大相同,江南女子大多溫婉似水,而北地女子則英氣十足,原因衆多,主要還是江南文風鼎盛,故而禮教森嚴,将女子約束到了極緻,北地尤其是關外遼東,本就苦寒,又戰事頻繁,所以尚武習氣濃重,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騎馬遊獵也是尋常。
今天能來此地的女子大多家世不俗,因為自從當年女帝之後就再無女子為官的先例,所以女子們不大關心官場上的事情,那是父兄們操心的事情,她們更多關心一些家常事,比如說秦大小姐的定親,以及趙大小姐的婚事。
按照世俗的眼光來看,女子十五歲及笄,也就到了嫁人的年紀,三十多歲就當上祖母的更是大有人在,按照這個标準來看,秦大小姐實在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姑娘了,無奈人家的家世、相貌、才情樣樣都好,更是秦大老爺的掌上明珠,寶貝得不得了,正所謂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大老爺都不急,想要把女兒多留幾年,誰也不敢多說什麼。如今終于定親,親家是與秦家門當戶對的李家,在遼東的衆多夫人小姐眼裡,這自然是件值得讨論的大事。
東海李家以及齊州與遼東隔海相望,女子們對于那裡并不陌生,當然知道李家的家業幾何,而李家新姑爺的底細也被打聽得差不多了。
“我聽說那位李先生可是被李大老爺趕出了清微宗。”一名瓜子臉的小姐低聲說道。
“我也聽說了,不過我後來又專門打聽了,清微宗和李家不是一回事,李公子雖然離開了清微宗,但還是李家之人,小定那天來的那位,正是李家的老姑奶奶。”一名鵝蛋臉的小姐輕笑一聲,“再者說了,李公子如今是太平宗的宗主,太平錢莊都是太平宗的産業,也不遜于清微宗多少了。”
“說起太平宗,我聽我爹說起過,那可是與江南連着。”一位嘴角有美人痣的女子伸出雙手食指比劃了一個連線的動作。
“這你就不懂了。”鵝蛋臉的姑娘壓低了聲音,“最近傳出風聲說秦大老爺要續弦,也是為了要跟江南連着,這老的連着,小的也連着,雙管齊下,這樣才牢靠。這裡面都是謀劃,說起來咱們這位秦姐姐到底是沒逃過去,還是要走聯姻的老路。”
此話一出,幾名女子都忍不住歎息一聲,她們這些世家女子,未嫁人前尊貴無比,父母寵着,兄弟敬着,可嫁人之事卻是由不得自己做主,嫁作他人婦之後,少不得要侍奉丈夫、孝敬公婆,再也沒有做女兒時的快意了,可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男子要奔波勞碌支撐門戶,女子也逃不過去,既然享受了家族的尊榮,就要為家族的興盛綿延盡一份力。
一名女子說道:“秦大老爺再怎麼寵愛秦姐姐,再多留幾年,也最終是嫁人了事。不知那位李公子性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