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座龍王廟立時坍塌大半,一尊三丈之高的“神人”出現在龍王廟的廢墟上,周身上下金光璀璨,熠熠生輝,在金光之中又隐隐有紅光閃爍,在其身後形成一道紅色的光圈,如佛陀身後之背光。
原本正在激戰的青陽教中人見此景象,眼神狂熱。也有想要跪拜之人,結果是直接被宋輔臣擰下了腦袋。
與此同時,山路上的小天地已經破碎,重新化作三十六道符箓,如倦鳥歸林,重新飛回顔飛卿的袖中。
先前被困入小天地的鐵鷹卻是已經消失不見,隻是在他原本站立的地方,剩下了些許焦痕。
在收起符箓之後,顔飛卿擡手一指,點點星火勾鍊,繪成一扇似虛似實的門戶,大步走入其中。
蘇雲媗則是直接顯出身上的“太乙雲衣”,七色彩帶環繞,沖天而起。
因為山頂之上氣機震蕩的緣故,顔飛卿不能直接将“陰陽門”開在山頂,最多将“陰陽門”開在距離山頂百餘丈的地方,如此一來,倒是騰空飛天的蘇雲媗更先一步趕到山頂。
當蘇雲媗趕到時,戰局立時變成一邊倒,無論是趙良庚的護衛也好,還是紅陽總壇的青陽教高手也罷,根本沒有還手之力,隻能各自逃命。
蘇雲媗和秦輔臣也不追擊,關鍵還是要解決請下了“紅陽法身”的唐漢。
隻見宮官單手拎着趙良庚向後躍出,而李玄都則仍是與唐漢纏鬥于一處。
請下法身的唐漢不再使用雙刀,也不見他如何動作,在他腦後巨大光輪左右生出兩個足有數丈大小的氣機漣漪,如同海中漩渦,又好似佛陀眼眸,從中激射出一道道紅光。
紅光落地,炸裂出無數烈火。
在三丈之高的法身面前,李玄都顯得很是渺小,躲避紅光的同時向前疾奔,在距離唐漢還有丈餘距離時,一躍而起,手中“白骨流光”向下斬落,拖曳出一道如彎月的劍氣。
唐漢隻是伸出一隻手掌,向前一抓。
這輪“彎月”被他一掌握住,隻是稍稍用力,便碎裂成無數細小劍氣,逸散無形。
李玄都順勢落在唐漢的手掌上,沿着他的手臂一路向上,人至劍氣同至,在金色法身上撕裂出一連串輝煌火花。最終李玄都來到法身的肩膀位置,一劍橫斬。
唐漢腦後的光輪緩緩轉動,好似一方羅盤,出現一個個符箓篆文,然後脫離光輪,迎向李玄都,“白骨流光”落在這些篆文上面,竟是發出金石之聲而不能盡破。
李玄都不敢多做停留,直接從唐漢的肩頭上向後躍起,同時潑灑出一大片劍氣,有了對付唐秦的經驗,李玄都也算是一回生二回熟,直接用出了“太陰十三劍”中的“碧海潮月明”,紛紛落下的劍氣如銀色的水銀,落在唐漢的金色法身之上,竟是使得法身上出現一個個坑窪,就好像激烈的雨滴落在柔軟的沙地上,打出一個個坑洞。
唐漢顯然沒料到李玄都竟然能将“太陰十三劍”臻至如此地步,也是吃了一驚,不敢再用法身硬接李玄都的劍氣,射出兩道紅光,不管能否命中,便要向後退去。在唐漢身後百丈距離的地方,便是山崖,崖下是滾滾碧波。
就在此時,蘇雲媗禦劍如長虹,直奔唐漢而至。
唐漢仍是不停,想要拼着硬挨蘇雲媗的一劍,也要躍入山下湖水之中。
蘇雲媗的一劍乃是“慈航普度劍典”中殺力極大的一式,所用之劍又是名列刀劍評上的“妙法蓮華”,其威力之大,便是唐漢也有些難以承受,法身的兇膛整個炸裂開來,不過唐漢也借着這一劍之力飛出懸崖,開始向下墜去。
就在此時,顔飛卿姗姗來遲,手中托着“九陽離火罩”。
“人公将軍,何故去之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