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天寶十四載,秦素三十一歲,跻身天人無量境,隻是因為秦素不在江湖上行走的緣故,少有人知曉。期間宋政曾經嘗試派人刺殺秦素,不過因為秦素有“陰陽仙衣”護體的緣故,不但毫發無損,反而讓宋政折損了一位右尊者。
宋政之所以不親自前來,是因為實在是太過兇險,這一局棋的宋政和秦素就好比是象棋中的将帥,身死則滿盤皆輸,宋政親自刺殺,等同是老将越過楚河漢界,一個不慎,遭遇秦清、徐無鬼等人的圍攻,立時就輸了此局,這也是秦素不敢在江湖上行走的緣故。
除了對付這些陰暗手段之外,秦素繼續收攏網羅年輕有為之士,許多年輕才俊為秦大小姐所折服,投效于其麾下,秦素将直屬于自己的這個組織命名為太平會,秦素親任會主。
宋政直接滅去了蜀州境内的大小勢力,其中就包括妙真宗、蜀山劍派、唐家堡,部分唐家堡族人歸順于宋政,宋政開始經營蜀州,效仿當年昭烈帝,為以後北伐中原早做準備。
此時觀戰衆人已經看出了宋政的思路,正是當年地師的謀略,先取西北,再定中原。李玄都的思路雖然也能看出一二,但畢竟不像宋政那麼清晰。
不過秦素卻是看了個明白,所謂的太平會不就是太平客棧和清平會換了個名字,倒是符合李玄都的一貫作風,隻是李玄都接下來打算怎麼做,秦素就想不到了,她倒是很好奇,書中世界的秦素會做到哪一步?
對于天下王朝而言,天災年年有,并非是王朝末年才有,隻是王朝鼎盛時候,可以應付這些天災,安置災民,不至于釀成大禍,可到了王朝末年,已經無力應對天災,所以才顯得災禍頻頻,仿佛是氣數已盡,天要亡我。就拿河堤決口來說,王朝盛年的時候,有朝廷調糧赈災,搶修河堤,可能隻是一兩個縣的災禍,可在王朝末年的時候,河堤決口之後,無人搶修河堤,更沒有調糧赈災,隻怕要糜爛數府之地,數十萬災民百姓流散各地,為了活命,難免淪為亂匪之流,如果朝廷無力鎮壓,那麼災民就會裹挾沒有受災的百姓,災民越來越多,大量田地荒蕪,如此反複循環,最終天下大亂。
天寶十五載,又是一個甲子年,天下大勢發生變化。草原上的戰事終于結束,伊裡汗擊敗了拔都汗,成為金帳的新任汗王。這一年,兩京一十九州大旱,許多地方顆粒無收而賦稅不減。
在這種情況下,宋政召集青陽教的信衆,決定在三月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号興兵反魏。宋政一面派心腹左尊者、七殺王、澹台雲到江州金陵府召集信衆,準備起事,又數次到帝京親自面見宦官柳逸,想要裡應外合。
在此關頭,宋政的小妾上官莞向攝政王徐無鬼告密,徐無鬼親手誅殺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柳逸,并派出青鸾衛缇騎和官兵大力逮殺信奉青陽教信徒,株連千餘人,并且傳令天下緝拿宋政。
由于事出突然,宋政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青陽教大軍由蜀州發兵,順江而下,沿途早已蟄伏多年的青陽教信徒紛紛響應,青陽教的兵鋒竟是勢不可擋,在月餘時間中就兵臨金陵府城下,金陵府中的青陽教信徒裡應外合,宋政攻克金陵府,沿江一線也被青陽軍控制,宋政率領一衆臣下從白帝城移至繁華富饒僅次于帝京城的金陵府。
此舉卻是出乎一衆觀戰之人的意料之外,本以為宋政會先取西京,繼而拿下西北三州,卻沒想到宋政反其道而行之,先取江南。
此舉有利有弊,要知道江南乃是天下賦稅重地,若是丢了江南,原本就連年虧空的國庫必然無法支撐下去,這種情況下,朝廷也不能像放棄西北三州那般放棄江南,必然要出兵征讨。反之,如果宋政成功守住江南并将其徹底消化,那麼便可效仿大魏太祖皇帝興兵北伐。到了那時,大魏朝廷國庫空虛,天災人禍,徐無鬼困于局中,有心改革而無處動手,根本不是宋政的對手。
接下來的數年之中,宋政成為整個棋盤上當之無愧的主角。
八月,宋政在金陵府登基稱帝,号稱聖君,大肆分封。九月,青陽軍激戰潇州。十二月,青陽軍攻克荊州重鎮江陵,守将自殺。
同年,徐無鬼設下江南大營,抵擋青陽軍,圍攻金陵府,由荊楚總督祁英領軍。遠在遼東的秦素繼續收羅有志之士,并提出一清天下還太平的口号。太平會的勢力向晉州、帝京、齊州等地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