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縣裡回到家,就已經到晚飯時間了。
陳爸回來後,陳立東向爸媽彙報了找二伯分配工作的事,他說:二伯挺高興,會到訓導局走動關系,分配到縣裡小學沒有問題;下午又去縣裡同學家串個門,接下來等分配就行啦。嗯嗯,帶去的東西,二伯都收下啦。
其實,那兩瓶四特,被他不小心落到張局長的辦公室了。至于以後怎麼圓謊,嘿嘿,以後再說呗。
第二天,輪到他去工地,沒辦法,說好的事情、上吧。
早起吃完飯,換上球鞋、穿上工作服(大哥的,北鋼工作服,拿來穿正合适),騎車去小孫莊。
這個時候,小孫莊這家三間房子内外牆抹灰已經搞完了,今天開始打地面。
陳爸說,打地面混凝土最累人,水泥、石子、大沙子,拌一波、填一波,一波接一波,手裡停不下。
其實,上一世,這家打地面,陳立東也參加了,一天幹下來,手上的皿泡又磨破了,腰都直不起來,差點又累趴下。
等他到工地,工頭立民大哥已經到了,“咋樣啊東,身體恢複啦。大學生架不住造啊”
“哥,咱莊稼地的孩子都抗造,我過去這勁就好了”。
“你啥時候分配啊,聽說你去縣裡找樹廉叔啦?”
“嗯,昨天去的。分配得到8月20多号,小學開學一般都這個時候。”
其實,上一世,陳立東要到9月初才接到鎮訓導辦的通知、拿到調令,6、7号才上的崗。當時,小學開學都快兩個星期了。
“中吧,你再幹10來天吧,上班前休息休息。要當老師了,先去去泥。”立民大哥打趣他。
沒多會,人齊了,開工。
這個時候,三間房子的屋地已經挖好基礎了,昨天用石墩子夯過。大工開始測平、彈墨線、鋪設自來水和下水道的管子。陳立東和另一位小工負責拌混凝土。
這個時代,大多數農村,攪拌混凝土真的很糙。前邊說了,沒有砂漿罐,沒有攪拌機,沒工藝,全手動,不測重,不算配合比,就是憑經驗來。怎麼來呢?
第一步:鐵闆鋪地上,作為硬化了的工作場地,然後依次在鐵闆上堆石子、砂子(不同于沙子,一般是礦山廢棄物研磨篩分出來的)、水泥,比例是:X:Y:Z。(哈哈,這X、Y、Z沒别的意義,别去套公式,它們代表的不是重量,是數量,啥數量呢?是鍬數,沒毛病,就是多少鍬。比如:1鍬石子、2鍬砂、3鍬水泥,具體比例真的不記得了)然後幹拌,把幹料初步混合。
第二步:拌完的幹料攤開,中間出凹,轉圈堆壩,然後放水,正經商砼對水的PH值是有規定需要檢測的,農村麼就不講究,直接用東家的自來水或者用水櫃從河溝取來水。放多少水也全靠手感,然後就是拌合了。兩把鐵鍬紛飛,把砂漿料攪拌均勻,在眼觀下幹濕合适、不硬不流,挂鍬感不滞不澀、不漂不滑就行了,還有個秘訣:幹了加水、濕了加灰(水泥)。
第三步,在大工的指揮下填箱,就是将拌合好的混凝土用填到屋地内,填到标高。要好的工頭會囑咐:慢着點用力,不能甩,一甩石子、砂子、水泥、水就分開,不勻了。也有的不講究,填平拉倒,反正填完後要壓實,壓實也算攪拌了。東家不在的時候,就這麼幹。
今天,東家在,大夥幹的就比較仔細。拌灰的時候,東家(這家的女主人)發話:我們家水泥廠有關系,多放點灰(水泥),打出來結實。嗯,這也是誤區,水泥放多了反而會出裂縫、不結實。
一開填大工就有的忙了,上鐵滾子壓、尺闆找平、抹子找平。等晾幹點後,不鑲地磚的還要壓光。大工幹活,小工也沒得閑,填完東屋、填西屋,最後是堂屋。真正是鐵鍬翻飛,泥點子滾滾,不小心濺到眼裡、沾上皮膚,得趕緊洗。
到下午四點多,地面打灰就基本搞定了。大工看着地面找平,有時撒點幹水泥。
小工清理完場地沒啥事了,就是拌的混凝土沒用完,多出一方多。陳立東就拿了個抹子,試着把混凝土裡的石子挑出去,然後用抹子把水泥砂漿抹到院牆基礎上,也算對東家負責,還能鍛煉用抹子的手感。
陳立東練了會兒手藝,再去找砂漿,沒了!混凝土消失了,一琢磨,準是被另外那小工在院子裡挖個坑直接埋了。這糟老頭子壞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