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準備祈雨的告示通知下去,對普通百姓來說,其實沒有引起什麼波瀾。原因很簡單,幹旱持續這麼長的時間,百姓不認為張繡能夠祈雨成功。
一開始,無人相信。
忽然間,城内忽然有方士傳言,張繡是有天神庇護的人,得蒼天庇佑。如果張繡誠心的祈雨,極可能祈雨成功。
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不斷的傳出。
這時代的百姓,大多數人,都是不識大字的,且信奉鬼神之論。尤其一個個方士,都開始鼓吹張繡有天神庇護,隻要張繡誠心,就可以讓蒼天降下雨水,漸漸的,有無數百姓相信。
長安的輿論,開始呈一邊倒。甚至這傳言的話,也不斷的變化,版本不斷更新。到最後,竟然成了張繡是天神轉世,是三皇轉世之類的,無比離譜。
總之,張繡身上籠罩了無數的光環。
是種種神人轉世。
三天時間,轉瞬即逝。
這一日,城中心早已經搭建起來的祭壇周圍,有無數百姓雲集。天不亮就有各地的百姓雲集,彙聚在此,準備和張繡一起祈雨。
張繡很早就起來,他吃過早飯,身着博領大衫,頭戴進賢冠,身着盛裝,一副隆重無比的樣子。除此外,他麾下的太尉府佐吏,六部尚書,以及諸多武将也随行。
張繡麾下的人都随行。
所有人出了太尉府,便直奔城中心去。在張繡離開太尉府不久,就見不遠處的街道上,開始有百姓雲集。無數的百姓,随着他一起,往祭壇所在的位置去。
這時候,天上已有日頭升空。
七月的太陽,依舊炎熱,陽光照射下,使得溫度攀升。
這有雨嗎?
張繡本身,是會看一些天象的。畢竟氣象學上的道理,他都懂得一些。但一大早,就已經是日頭高升,一點不似要下雨的模樣。
不過不管如何,劍已出鞘,隻能往前,不可能再後退。
張繡一步步的往前。
周遭無數的百姓議論着,而他們看向張繡時,眼中都有期待神色。
他們期待着下雨。
幹旱已經持續了兩三個月,雖說官府赈災,自河道中引水,但如今也就保證人畜不死,可田地裡面的莊稼遭了秧,畢竟大旱持久。
無數人小聲議論的時候,張繡繼續往前,最終來到城中心。
這裡搭建起了祭壇。
所有人站在祭壇的下面,而張繡一個人,緩緩踏步走上台階,登上祭壇。
得虧這地方寬闊,周遭空曠的,能容納無數人,否則還真無法容納這麼多人。在張繡抵達的情況下,近乎整個長安的百姓,也都來了。
甚至于,其餘地方的百姓,也紛紛趕來。百姓來到這裡,不僅是圍觀,也是要和張繡一起求雨,祈求大雨落下,早日緩解持續日久的幹旱。
當張繡走到祭壇的頂端,站在最上面,轉身掃了一眼周圍。
放眼望去,是密密麻麻的百姓。
祭壇的周邊有百姓,而祭壇遠處的大街小巷中,也擠滿無法再往前的百姓。
人滿為患。
四處都堆滿了人。
張繡也不猶豫,取出一張以宣紙制作而成的祭文,站在台上高聲誦讀。待他誦讀完畢後,把祭文扔到燃燒的火盆中,又有紙錢扔進去,祭文洶洶燃燒起來。
“請蒼天賜雨!”
張繡撩起衣袍跪下,雙手俯伏在地上。
“請蒼天賜雨!”
台下的文官武将,看到張繡下跪時,齊齊跪下,無數人高呼起來。
“請蒼天賜雨!”
“請蒼天賜雨!”
……
此起彼伏的呐喊聲,不斷響起,回蕩在空中。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