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澄又猶豫了一下,這才咬着牙,面露兇狠之色說道:“三殿下以前在東宮的時候,就不得太子爺的寵愛……其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孝道的問題!”
“這怎麼會……”
“允炆住嘴!”
朱允炆不解得想要詢問,可是卻被呂氏厲聲打斷。
朱允炆看看自己的母親,呂氏已經恢複了平靜,面無表情的說道:“黃先生正在說話,不可無禮!”
朱允炆面上一紅,對黃子澄行禮說道:“先生請說,是學生孟浪了……”
“無妨,無妨……”
黃子澄又循循善誘的說道:“太子爺原來是極為仁慈之人,無論對誰都禮遇有加,親善和睦,為何單單對一個兒子不加理睬?”
“非是太子爺故意疏遠,或者有所偏愛,那是因為某些人不懂孝道,這才導緻太子爺深惡痛絕,心中不喜……”
呂氏和朱允文當然知道他所說的是假話!
可假話怎麼樣!
隻要能夠說得通就行了!
隻要有用就可以了!
是啊,太子爺那麼仁慈的一個人,對誰都彬彬有禮的,為何單單對他的一個兒子不加以顔色?
就是因為太子爺知道他不孝!
隻能有這麼一個解釋!
而且太子爺已經薨逝了,又不能夠站出來解釋,任憑怎麼說都行!
哪怕太子爺到最後對三殿下心生愧疚又怎麼樣?
除了幾個宮女太監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隻要不傳揚出去,就沒有外人知道!
就連他的親生父親,仁慈的太子爺都對他疏而遠之,那還有誰會親近他?還有誰會支持他?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人們裡面宗族的觀念是非常重的!
你的同族親戚都不喜歡你,那名聲就臭了!
這樣的人是沒有人願意與之結交的!
畢竟你都獲得不了宗族的支持,說明在你身上是何等的冷皿無情,外人又怎麼會相信你呢。
而且比同族更厲害的,就是親屬!
如果他們在外面說你的壞話,那簡直就要遺臭萬年了!
如果再加上父母指責不孝忤逆,那送了官府可是要被活活打死的!
古代官府往往把子女的忤逆不孝放在首位,這是第一等的大罪!
在這個百善孝為先的時代裡面,對于不孝敬的子女是非常殘酷的。
古代在律法上對于子女有非常多的約束和限制,不僅要求要物質上供養父母,還要使他們在精神上得以歡愉。
說的簡單一點兒,就是要讓他們心裡高興!
因此甭管父母對待兒女如何,哪怕是禽獸一般嚴苛對待,可你做兒女的也絕不能不孝!
此外還要做到“父母在,不遠遊。”,需要做到承歡膝下!
這也就是朱允熥明知道呂氏處處壓制他,可也不得不維持面上和氣的原因。
如果真的爆發出來朱允熥不孝敬呂氏的言論,哪怕呂氏是一個繼母,也會非常影響他的名聲!
所以朱允熥哪怕是頂撞,也是用的軟釘子,不敢大張旗鼓明目張膽。
别人不會問呂氏是怎麼對待他的,有沒有打壓,有沒有苛待,别人隻會說他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