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行禮說道:“皇孫替天下士子,多謝皇祖父聖恩!”
“起來吧,要讓他們牢記才好。”
“是!多謝皇祖父陛下。”朱允熥直起身來。
朱元璋看了看他,說道:“沒有其他的事,就回到朝班去吧。”
朱允熥又躬身說道:“啟禀皇祖父陛下,孫兒還有本奏。”
朱元璋眉頭皺了起來,有些不悅的說道,“莫非還是為那些士子?咱已經寬恕他們,不追究他們的過犯了,你還有何事?”
朝臣們都得出來朱元璋的聲音有些不悅,本來以為朱允熥會退下的。
卻沒有想到他仍舊站在那裡,
衆人的心不由得又揪了起來!
朱允熥說道:“回禀皇祖父陛下,這些考生讀書多年,隻求能夠參加科舉報效朝廷,能夠求得官職以便造福于民,可沒有想到會被逆賊攪和,這實在不是他們心中所願啊……”
“陛下,他們都是走了幾百上千裡路,甚至幾千裡路才來到京城,一步步用雙腳丈量土地,也不知道穿壞了多少雙鞋……
“而且他們有些人家境貧寒,恐怕進京趕考的食宿費用都是省吃儉用多年的積蓄,若是錯過這一次科舉,下一次還不知道有沒有路費盤纏……”
朱允熥滿含熱情的說道:“所以皇孫鬥膽,懇求皇祖父開恩,重新錄取士子!”
朱元璋聽到這裡,似乎士子們的窮日子摸着了他的心。
也感慨的說道:“是啊,這些窮苦考生确實不易呀……”
又擡頭問道:“任亨泰,你是禮部的侍郎,此事你怎麼看?”
任亨泰出列,偷偷看了一眼吳王殿下,行禮說道:“回禀陛下,此次科舉雖然有些波折,但并沒有洩露考題,
考生們所答的試卷也都是自己真實的水準,如果要重新錄取的話,隻要毫無偏頗的查閱試卷就可以了,所以微臣以為可以錄取。”
“嗯。”
朱元璋擡起眼睛,拿眼睛瞟了一眼刑部尚書楊靖。
楊靜便極為識趣地走出朝班,對,朱元璋躬身行了一禮。
這才開口對任亨泰說道:“任大人,如果對于本屆考生,朝廷不但不預以責罰,而且還從他們中間再次錄取,會不會助長他們裡面的驕縱之氣?”
“這個……”任亨泰無言以對。
因為他會不會驕縱,誰又能說得了?誰能打包票呢?
就像後世推脫說你不符合企業文化,簡直就是拒絕人之萬金油的說法!
朱允熥說道:“楊大人不必擔心,本王相信考生們隻會對朝廷,對陛下感恩戴德,并且也會牢牢記住此次的教訓,以後謹小慎微,不敢随意行事。”
楊靖躬身行禮說道:“吳王殿下說的是,微臣受教了。”
朱元璋滿意的點了點頭,“既然吳王殿下有此懇求……那你們禮部就好好辦理此事,絕不能再出現任何纰漏!”
“是!微臣遵命!”任亨泰領命說道。
不知怎麼的,當朱允熥聽到朱元璋說自己“懇求“的時候,總覺得那兩個字咬的非常重。
這讓他心中非常無語!
朱老爺子,咱倆就是唱一段雙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