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不安于道,智不周于物,其所以事上也,惟欲是從,惟利是務。”漢紀孝哀皇帝紀
“禀陛下,匈奴酋豪皆以部落為姓,世代相襲,朝廷可擇其一字、或以諧音改為漢姓。”由于家傳的緣故,金尚熟悉匈奴的風俗民情,侃侃談道:“至于尋常的匈奴人淪為附落,鮮有氏姓。如若要更改漢姓,則當另賜姓氏。”
“那就以花草木石這些尋常之物為姓,具體如何改換,交由底下郡縣守令來做。我隻有兩句話,一、不準以劉氏為姓二、盡量尋些生僻的姓氏,免得與當今的大族同姓,引起不快。”皇帝伸出兩根手指,淡淡的示意說道:“改姓易服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不出一年半載即可見到成效,但移風易俗卻非如此。”
金尚答道:“謹諾,尋常匈奴人一生都未能有一姓,朝廷此舉無疑是莫大恩典,相信政令推行下去,底下的那些匈奴人必然感激涕表。至于說漢話、随漢俗,匈奴人久習胡風,未必會那麼輕易的改掉。故而臣以為除了官府強令以外,不然以利導之,諸如每家但有一人熟悉漢話、漢俗,則減免賦稅徭役若期年之内仍固守舊俗陋規,則處于重稅勞役。胡人逐利畏威,如此必能使其競相改換。”
很少有人會懂得稅收的調節作用,皇帝不免對金尚多看了幾眼,目光中帶着欣賞:“韋誕有州郡之才,我原以為他已是殊為了得,沒料到侍郎也有過人才資,看來三休之名,實不虛也。”
金尚心中一動,忽然拜道:“臣不過讀了些雜書,忝與彼等同列三休。單論起來,韋甫休有州郡之才,勸農令第五文休善于經綸,皆為臣所不能及。”
第五巡可不比金尚、韋端兩人與馬日磾關系疏遠,他曾是馬日磾為太尉時所征辟的掾屬,二者情誼深厚。現在雖然隻是一個六百石的勸農令,但掌管着整個關中、并州等地的民屯事務,權勢不容小觑。
皇帝做不到像信任金尚、韋端那樣提拔第五巡,此時不由沉下臉來,責備的盯着金尚,也不說話。
金尚自知失言,他還沒與皇帝真正打好關系就急着引薦親朋,不僅人舉薦不成,反倒會引起皇帝對他的反感:“還請陛下恕罪,臣并沒有别的意思。”
“做好你分内的事就行了,你們是何等樣的為人、何等樣的秉性,我都看在眼裡。而況選人用人,我心中自有權衡,也用不着你來提醒。”皇帝面無表情的說道。
金尚冷汗涔涔,話不敢出。
就在這個時候,車駕到了,金尚這才松了口氣,在路旁目送皇帝穆順等一幹黃門步入掖庭。
穆順虛扶着皇帝,弓着腰超前半步,為皇帝引路。在經過一個拐角時,皇帝卻忽然止步了。
“陛下?”穆順有些詫異的看着皇帝。
“皇後有何事要見我?”皇帝站在庑廊中間,若無其事的打量着經過董皇後督促翻修的椒房殿。
“奴婢哪裡知道呀,是皇後身邊的長禦說有要事。”穆順讪讪的說道。
“這個時候,也該進膳了”皇帝張望着宮牆之上漸深的天色,心裡犯起了嘀咕,董皇後是個聰明的女人,不會不知道男女之間的事。眼下專挑這個時候,一會聊幾句話,剛好就到用膳的時辰,皇帝若是抛下皇後走了,外間難免會引起不必要的猜測。而皇帝用膳又要遵循冗長的禮儀流程,用完之後天都黑了,皇後大可順理成章的安排就寝
穆順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皇帝的臉色由淡然自若變為進退兩難,不知道皇帝為何因進膳而感到煩惱。這時隻聽皇帝忽然輕笑一聲,好似算定了什麼主意,吩咐道:“穆順,你一會去宋貴人宮中,就說我晚上去她那聽她彈琵琶。”
“謹諾。”穆順不由想道陛下到底是對宋貴人情有獨鐘,也不枉自己親近宋氏一場。
穆順在皇帝進椒房宮了以後,即刻前往宋貴人所在的披香殿,宋都身邊的郭采女聽了,霎時便喜道:“好、好,有勞穆黃門,我這先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