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戰國策·齊策一】
趙溫為了擡高王斌的身份,以三公之尊離席降階,親手扶住王斌:“王公身體康健,是朝廷的福氣!天子親愛王公,世所共知,我等本不欲勞駕,奈何時局危急,諸公卿又執一詞……”
“衛将軍位在三公下,何以總掌軍事?這簡直荒唐!”董承不滿于趙溫态度驟然的轉變,出聲反對道。
“骠騎将軍鎮外,衛将軍守内,正合時宜。”皇帝的老師、禦史中丞桓典當庭抗辯道。
頗為名望的光祿勳楊彪折中的說道:“太尉與司空、尚書令、侍中秉政承明殿,是總其務,其主兵事,還是得仰賴諸将軍。”
他的想法是仍給董承一定的權力,讓董承在趙溫、楊琦的制約下在承明殿處理政務,這樣達成妥協,王斌既能全面負責西北軍事,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參與承明殿的議論,與董承分庭抗禮。
董承心中實在不願,可眼下唯一有分量出口幫他的尚書令吳碩卻擰着眉頭,不發一言,這讓他獨木難支。面對衆議已決,他憤然摘下腰間太尉金印,重重的往地上一摔,然後頭也不回的走了。
“這就是他的氣量!”桓典氣得面色漲紅,在董承走後大聲說道:“自光武皇帝以來,本朝列位三公誰不是名重德高之輩!當初陛下要拜其為太尉,我執意谏阻,如今德配其位乎!”
他是皇帝的兩個老師之一,性格剛硬,又出身龍亢桓氏,本身具有名望,根本就不怕董承。前些日他便揚言要去皇帝軍前劾奏董承在京中的不法情事,如今更是被董承的恣意任性給徹底激怒了。
“少說幾句吧。”少府張昶聳拉着眉毛,毫無力度的勸了句。
桓典瞧不上對方的家世,氣頭上的他自然也不會給張昶面子,他起身對王斌說道:“王公年前若是未染傷寒,或是早些病愈,陛下何至于将朝政托付給太尉?”
他這一番話本是暢意直言,但在有心人的耳朵裡卻聽出了幾分奉承的意思。此間抱着讨好心思的人不在少數,比如扶風耿氏出身,原度遼将軍、現任衛尉耿祉就緊随其後:“我等擅自衆推王公臨時任事,實屬大罪,隻願王公端正明事,擊敗寇賊。縱使天子事後降罪,我等保全三輔,亦是無悔了。”
衆人各懷心思,紛紛對王斌送上厚望。
隻有趙溫無可奈何的歎了口氣,一手捧着王斌的手,一手往他手背上輕拍了拍:“若非其人實在不堪,我何敢勞煩尊駕?若有不虞,皆我一人受之,絕不會讓王公受累。”
“司空言重了。”王斌輕咳一聲,有氣無力的應答着。眼皮略一擡起,目光掃了一眼身側面色得意的王輔。
很快,向來被視為董承親信的吳碩主動提議為了更好的協調内外軍政,全力應付雍涼之叛,理應讓王斌在承明殿的偏殿設席議事。不在正殿,是因為他們就算衆議也不能決定誰來錄尚書事,雖在偏殿,但隻要人都往那裡去,那裡自然就會是新的權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