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小帥孫輕、王當等,各以部衆從燕,衆至百萬,号曰黑山。”————————【三國志·卷八】
漢初平三年,五月十八日午後。
在宣室殿旁的一處廂房裡,皇帝正在黃門鼓吹與樂府官員敲擊鐘磬的音樂聲中進食吃飯,皇帝一舉一動都要符合禮法,就連日常吃飯都得伴随着相應的音樂進行,什麼時候喝湯,什麼時候開吃,都得跟着樂章的節奏來。
一頓飯下來得走很多程序,一步都錯不得,所以有時候當皇帝并不是一種享受,反倒是一種折磨。
谒者仆射楊衆的到來讓皇帝找到了借口,他立即斥退了膳食及音樂,召楊衆近前說話;“楊公,審訊結果如何了?”
楊衆身為谒者台長官,谒者台也稱‘外台’,與禦史‘憲台’、尚書‘中台’并稱‘三台’。負責賓客贊禮,兼領宿衛,以及臨時外出差遣監軍、督河工等要務。
由于接近皇帝,升遷道路尤為順暢,故與禦史台、尚書台相提并論。楊衆是漢代名臣楊震的曾孫,是侍中楊琦、光祿大夫楊彪的堂親兄弟,也是弘農楊氏的嫡脈。
由于弘農楊氏此時以楊琦、楊瓒為代表投靠了皇帝,楊衆為了家族的長遠利益,也是拜入皇帝門下。
在侍中趙溫轉任衛尉,不再擔負處理蔡邕、張喜等案後,谒者仆射楊衆便順理成章的接受這一任務,隻是原來負責監虎贲軍事的職權被皇帝出于别種目的給收去了。
楊衆的樣貌與楊琦相似,但性格卻比較陰沉,此次他不但負責參與審理蔡邕案,而且在張喜案了結之後,又被托付了皇帝前些日子被刺一案。
他回答道:“是,經過廷尉嚴刑審訊,可以得知那夥賊人分為三部,一部是京兆流竄郊野的啖人賊,早已在官府錄備在案;還有一部是牛輔殘兵,從陝縣聚衆而來;另一部,據說是河内來的黃巾。”
“哦?”皇帝有些驚奇,這三支明顯風馬牛不相及的隊伍居然會聚集在一起,而且還能探知自己微服私巡的蹤迹,并布下埋伏。這背後一定是有高人布置,而且肯定在朝中有内鬼。
皇帝心裡轉過好幾個念頭,不動聲色的問道:“那可有問出是何人主使?他們又是如何得知我外出行蹤的?”
“這一切都是出自黃巾蛾賊的謀劃。”楊衆肅容道:“這夥黃巾蛾賊首領分别是王當、孫輕,其中王當逃出闾巷,尚不知蹤迹,孫輕被張校尉射中股肱,當場擒拿。此次聽聞孫輕所述,他二人乃河内黃巾小帥,下有蛾賊千餘,由于匈奴單于於夫羅在河内境肆虐,加之河内太守張楊派兵剿滅,幾人隻得帶着數十力士往關中而來,如今已蟄伏三載有餘。”
“三載有餘。”皇帝沉吟道;“豈不就是說,他們是跟着遷都的隊伍一齊來的長安?可這麼做又是為什麼呢?他二人無論是投黑山抑或是白波,都能有個出路,又何必到關中來?”
“此事确實蹊跷,臣也親自問過,說是他二人本想投黑山黃巾張燕,但卻被一人說服,這人通過董卓太師主簿田景的關系,得以庇護二人餘衆,抵達長安。”楊衆看到皇帝問詢的眼神,補充道:“此人即是王當、孫輕也不知姓名,隻知道他是逆賊張角弟子,張角死後,常混迹于黑山與白波之間,因多智謀而受群賊敬重,外号青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