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超越時代的戰争方式!
想到這裡,朱瞻基的臉上頓時浮現出堅毅之色。
轉身便朝着營帳中而去。
随着朱瞻基在那營帳中與老五朱瞻墡不斷的商議。
一個較為完善的計劃也漸漸完成。
深夜。
伴随着大多數的将士在忙碌一天後進入到睡夢當中。
按照以往習慣,早該沉沉睡去的朱瞻基,卻在這個時候從營帳當中醒了過來。
走出營帳的同時,老五朱瞻墡也來到了他的身邊。
此時老五朱瞻墡的臉上,身披戰甲,但神色卻有些複雜。
“大哥,我們真的要這麼做嗎?”
聽到身邊老五朱瞻墡的話,朱瞻基沉默的片刻後,還是說道:“事已至此,不可不為。哪怕最後老爺子要扒了我們倆的皮,也隻能讓他去扒了。”
見朱瞻基如此說,朱瞻墡臉色凝重的思考了片刻後,說道:“行,弟弟我聽大哥的!”
聞言,朱瞻基轉身拍了拍老五朱瞻墡的肩膀。
“按照計劃,準備行動吧。”
“好!”
伴随着老五朱瞻墡的離開,很快,整個候補營的七八千将士全部從營帳當中走出。
并且按部就班的開始收拾東西、拆除營帳。
整個中軍大營雖然都駐紮在一個地方,但各自之間卻還是有些距離的。
如今在這草原之上,又是深夜,這裡的動靜外邊根本發現不了。
畢竟這裡屬于整個駐紮點較為中心的位置,沒有人會時刻關注這裡的情況。
《天阿降臨》
很快,半個時辰後。
在幾千名将士的收拾下,整個候補營的物資被全部收整完畢。
看着此刻站成一排排,随時等候調遣的候補營将士們。
朱瞻基不由的又看了一眼身邊的老五朱瞻墡。
這次還真是多虧了這小子。
若是沒有他調教出這樣一支隊伍,此時的他還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呢。
此次北征。
按照他的計劃,在有了新式大炮的加入後。
整個明軍本該是所向披靡的。
加上他這個先知先覺者。
完全能夠按照自己所知曉的曆史進程幫助老爺子取得這一次北征的勝利。
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曆史竟然驚人的相似。
老爺子此次北征的戰法,與曆史一般無二。
要知道此次北征因為各方面的因素已經提前了大半年了,本該是在明年開春二三月出發的大軍,如今已經提前了半年的時間,便已經來到了這斡難河畔。
即便是所遭遇的情況相同。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老爺子如此的固執。
在對軍事上的獨斷專行,簡直令人發指。
雖然他很清楚老爺子有這個獨斷專行的本事。
可如今老爺子因為年紀大了,加上對大明朝日後的擔憂,所以在大軍開拔之前心态便已經發生了變化。
老爺子前三次的親征,分别相隔六年和八年。
可最後的這三次親政時間,卻僅僅相隔不到一年的時間。
連續三年,三次親征。
哪怕老爺子對大明日後的軍事十分擔憂,但在他朱瞻基已經提前表現出了可以克制塞北部族的方法後,想來老爺子應該不至于如此的急切。
畢竟代價可是大明朝五十萬的精銳兵力!
可一切大大的出乎他的預料。
老爺子的心态甚至要比曆史上更加急躁。
兵力剛剛彙聚于斡難河畔,起手便要分兵推進。
這讓他朱瞻基如何能夠想到。
但事已至此,說什麼都是廢話,如今他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改變這一切。
但既然想從根本上勸說老爺子改變這一戰法的路子已經行不通了。
那麼,他們能做的,就隻有給老爺子擦屁股了.....
小敗可以,絕不能出現大敗和潰敗!
如今大明朝的國力正是強盛之際,猶如少年方才長成。
如果在他朱瞻基的治理下,不出十年,擊潰塞北各部族猶如砍菜切瓜。
可一旦此次大敗,緻使大明朝最精銳的軍隊留在塞北。
這個世界和時代,将不會再重新給大明朝一個成長的時間了。
整個大明朝必将為了邊疆的戰事而掏盡國力。
發展的速度,也将變的極為有限。
想着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伴随着一陣寒風吹過,朱瞻基回了回神,再次看向面前的七八千人,頓時喊道:“出發!”
伴随着朱瞻基的一聲令下,整個候補營的七八千人,立馬開拔。
在之前與老五朱瞻墡的商議中,朱瞻基已經選擇好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地。
斡難河以北,明軍從未踏足過的區域。
烏蘭巴托地區!
這裡對于整個明軍而言,是一片空白的區域。
是沒有任何文字記載的未知區域。
但對于朱瞻基而言,他很清楚,明軍與草原部族最後大戰的地方,正是這裡!
柏海兒湖的東南區域。
而柏海兒湖,正是後世很多歌曲中提及的貝加爾湖。
之所以蒙古部族會在這裡與明軍決戰。
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找到了打敗明軍的辦法,也不是因為他們有了一個馬哈木這個統一的指揮者。
任何的可能性,也隻是可能性。
如果可以,沒有人願意去招惹明軍這個龐然大物。
也沒有人願意被明朝所記恨,與其死磕。
但凡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沒有任何一個草原的部族願意在這個時期,與明朝結怨。
而真正導緻整個草原的各部族聯合起來,必須要對抗明朝的,正是因為這個柏海兒湖!
柏海兒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澹水湖!
其儲量占到了世界澹水儲水量的百分之二十!
是國内全國澹水儲量的近十倍!
在後世,它的存在解決了北方大國全國百分之八十五的澹水使用需求。
而在如今這個時代,柏海兒湖對于草原各部族的意義,比在後世現代還要重要。
如果将蒙古按照後世的區域劃分為内外蒙古的話,那麼内蒙古地區可以完全依靠天然的降水量以及境内的河流,便達到正常的需求。
而在外蒙古呢?
那裡可不是印象中全部都是草原。
那裡的荒涼,遠超常人的想象。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原因,正是因為那裡的降水量非常的低。
可以說,草原人在這個地區之所以還能生存,基本上靠的就是柏海兒湖的存在!
就算不在柏海兒湖的周邊,那也是依靠了其支流的延伸。
支撐一個文明延續最大的根本因素,就是水資源!
這一點可以用在任何一個文明身上。
凡誕生文明,其周邊必有水源!
在古代,科學落後的時代,水源的消息,也就意味着其相應文明的消息。
可想而知,柏海兒湖對于所有草原部族的重大意義。
對于那些草原上的部族而言,柏海兒湖周邊,也是草長的最為茂密的地區。
也正是因為老爺子朱棣率領的明軍觸動了他們這一根本利益,所以才導緻了整個草原上的各部族,在前幾次的征讨中都沒有聯合,卻偏偏在這一次聯合起來的局面。
當然,即便是如此。
如果老爺子能夠保證不分兵,不給他們任何的機會。
這些草原的部族依舊不敢動手。
前幾次的大戰,他們已經親身的領略過了明軍火器的威力。
毫不客氣的說,在不用各種戰法将局面擾亂,隻保持正面作戰的情況下。
草原各部族來多少人,死多少人!
朱棣所使用的三行火器戰法,是領先世界兩百年的火器戰法。
在後世,征服了大半個歐洲的拿破侖,依靠的也正是與這個戰法幾乎相同的戰法。
之所以草原部族的軍隊還能危險到明軍,其根本原因還是他們用了計策。
比如,在正面吸引火器的同時,從四面八方包圍,沖鋒。
這樣火器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
但這種機會,是非常非常難得的。
沒有人去用命嘗試。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朱瞻基在明知道那柏海兒湖是草原部族命脈所在的情況下,也沒有辦法以此來逼迫他們正面作戰。
也沒有辦法用這個事情來勸說老爺子。
不過,在明知道這些信息的情況下,朱瞻基自然不可能隻帶着他身邊的這七八千人便徑直的從敵人眼皮子底下堂而皇之的經過,趕去那烏蘭巴托地區。
他們在脫離了整個明軍駐紮地後,便朝着大明朝境内的方向行去。
在脫離明軍駐紮地的這個過程中,朱瞻基依靠着自己太孫的身份,很順利的便以奉命為由,躲過了所有人的攔截。
繞道明朝内部,奴兒幹都司的境内,然後從那裡直插進入烏蘭巴托地區。
盡管如今的奴兒幹都司境内的各女真部族隻是名義上接受明朝奴兒幹都都指揮使司的管轄。
但借道這種事情還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畢竟大明朝在這裡還設立了不少的衛所。
而與此同時。
伴随着朱瞻基帶領那七八千的候補營将士從大軍之中離去。
一直到天亮,朱棣才收到了消息。
“你說他們私自跑了?!”
此時的朱棣,微眯着雙眼,直勾勾的看向面前那個傳令的傳令兵。
在朱棣這種眼神的注視下,那傳令兵也是心中慌亂,可還是對着朱棣點了點頭。
在聽到這個消息的一瞬間,朱棣是怎麼也沒有想到。
自己的大孫子,自己對其寄予了厚望的大孫子,竟然在大戰開始之前便第一個跑了!
甚至于,朱棣壓根都沒來得及有任何悲傷的情緒。
還完全沉浸在對這個消息的震驚當中。
畢竟,如今他們明軍可是足足五十萬的大軍。
那什麼戰事都沒有,朱瞻基那小子,卻自己跑了?
不管是從邏輯上分析,還是從自己對那小子的了解上來看,這都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要知道,他手下的那七八千人,是他自己主動帶來的。
如果不是他央求,自己都不願意帶着這樣一隻隊伍。
怎麼想,那小子都不可能是因為害怕而跑的。
可是.....
又是為什麼呢?
就當老爺子朱棣正沉浸在對這個消息感到震驚之時。
一旁的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也是在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便趕到了老爺子的身邊。
瞧着老爺子臉上的凝重表情,老二朱高煦忍不住的便寬慰道:“爹,大侄子他第一次上戰場,害怕是難免的.....”
可他這話不說還好,這話一說,老爺子朱棣頓時便狠狠的瞪向了他。
跑?
開玩笑。
如果這個罪名真的成立了,那麼自己那個大孫子日後登基的可能性便幾乎為零!
任何一個朝代,都不會去立一個在戰場上率先逃跑的皇孫為帝。
更何況,還是一個要跨越他爹,直接上位的皇帝。
那更加不可能的。
如今在事情沒有搞清楚之前,朱棣絕對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
而那老二朱高煦對于老爺子為什麼會這樣,心裡頭也是清楚。
可他老二自己也是要當皇帝的。
如果能趁機将這小子拉下馬,自然是要做的。
如果這件事關系到那小子的性命,他老二或許會暫時放下對皇位的追求,但如今顯然不是。
就到那漢王朱高煦還想說什麼時,老爺子朱棣便當即喝道:“從現在開始,不要再讓我聽到這樣的話,整個軍中誰敢再傳播太孫逃跑的事情,格殺勿論!”
對于這個消息會不會在軍中流傳,老爺子朱棣并不在乎,因為那些士兵知道什麼?
他們壓根什麼都不知道。
他們還因為真是奉了自己的聖旨去執行事務了。
他真正害怕的是自家這個老二以此事為由,抹黑他那大侄子。
想到這裡,朱棣便又繼續說道:“此次太孫外出,是奉了朕的旨意!”
聞言,老二朱高煦頓時說道:“爹,你也太護着那小子了吧?這裡是軍營,他不遵軍規就算了,您還給他找補。”
然而面對漢王朱高煦的話,老爺子朱棣卻隻是冷冷的說道:“我剛剛的話你是沒有聽清楚嗎?是不是需要我重新再跟你說一遍?”
見老頭子動了真格,那老二朱高煦趕忙便拱手說道:“末将明白了!”
而與此同時。
一名傳令兵突然從營帳外跑了進來。
來到老爺子朱棣的身邊,小聲的滴咕了兩句。
聽到這話後,朱棣沒有多想,直接點了點頭,說道:“叫進來吧。”
“是!”
片刻後。
如今還在馬廄當中養馬的于謙,便匆匆走了進來。
在來到朱棣面前時,頓時便跪在了地上,恭敬的喊道:“于謙,拜見皇上!”
如今在軍隊中已經待了不少時間,并且也親眼目睹了那哈斯珠子乃是瓦剌探子後,如今的于謙算是成長了不少。
對于國與國之間的殘酷,他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往日那種隻知道悲天憫人的腐儒心态也不見了。
對于面前這位南征北戰的皇帝,也是由心底敬佩。
瞧着面前的于謙,朱棣背着雙手,仔細瞧了瞧他後,說道:“于謙,看你如今的模樣,似乎成長了不少啊?”
顯然,目光敏銳的老爺子朱棣,也發現了這于謙身上不同于往日的改變。
尤其是對他朱棣的那一絲由衷的敬佩,朱棣自個兒還是能夠看的出來的。
面對皇上的問話,那于謙也是誠懇的說道:“于謙往日狂傲,一葉障目,見不得泰山就在眼前,對皇上多有不恭,還望皇上不要怪罪。”
聽到自己眼前這個敢于在群臣宴會上與自己頂牛,說什麼‘牧民者’這種話的于謙,如今竟然說出了這樣的話,原本還有些憋悶的朱棣,此刻卻突然心中暢快了些。
畢竟能讓這些腐儒們能理解他朱棣的壯志雄心,還是一件十分讓人高興的事情。
“行了,如果要怪罪早就怪罪了,何必到如今。這次過來見朕,到底是有什麼要緊的事情要說?”
聞言,于謙也不敢耽擱,直接從懷中掏出了一封信,交到了朱棣的手中。
在接過那信後,朱棣便直接打開看了起來。
裡面的内容倒是不複雜,全部用的是白話文。
“孫兒知曉爺爺此番要競全功的決心,但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既然孫兒無法勸說爺爺,那希望爺爺也不要勸孫兒,孫兒此番離去,不是逃跑,為的是給爺爺留一張保命符。”
“爺爺不需多問,隻管按照自己心意做自己的事情就是。”
“若一旦出現變故,爺爺莫慌,保重好身子,有孫兒在,明軍亡不了!”
“對了,爺爺,幫孫兒照顧好于謙那小子。”
随着那朱棣看完自己孫子的這一封信後,原本心中的憋悶也在這一刻蕩然無存。
雖然對于這小子不告而别的方式有些惱怒。
畢竟,這是軍令所不容的。
但想了想,這似乎也是他唯一可以做的。
如果将這件事情告訴自己,請求離開,他朱棣是絕對不允許的。
盡管對于自己的大孫子要做了什麼,他朱棣完全不了解。
可事已至此,加上以往對這小子的信任,朱棣也隻能任由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