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老皇帝和老和尚懵了!
我可去你大爺的吧。
自己這二叔還真TM是個王八蛋。
自己好心好意的給他出主意,到了他這兒,直接把自己給賣了!
讓他朱瞻基去想辦法.....
他去哪想辦法?
銀子你花了,還的時候他來想辦法???
朝廷要是欠個幾千萬兩銀子,他去哪想辦法?
這幾千萬兩銀子,光是那收益的一部分,他就還不起。
畢竟如今整個大明朝的财政一年也不過就是三千萬兩白銀左右。
他想辦法.....想什麼辦法?
直接把腦袋給你們不就成了嗎?
不過朱瞻基也不能就這麼讓他這二叔去瞎搞,這渾不拎若是真不要臉,不顧以後怎麼辦的去發行國債,他監國的時候是爽了,老爺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倆人腦子一歪,去打仗了。
等到了他朱瞻基登基之後,這些錢可都是他朱瞻基要還的。
國債不等于理财産品,隻是将朝廷未來的收益提前使用罷了。
随即,朱瞻基便對那二叔說道:“二叔,雖然老爺子讓你搞的這些事情暫時解決了。可是你就沒有想過,這件事情完了之後還會不會有其他的差事了呢?”
“若是爺爺他三番五次的要你做這種事情,就算這國債的辦法再好,能支持你用幾次?上次擴編神機營便是幾十萬兩的白銀,這次的軍饷,又是整整200萬兩的白銀。下次呢,500萬兩?1,000萬兩?等一年之後,朝廷該還這些國債的時候,你又拿什麼去還呢?”
“難不成二叔你這監國的瘾,隻做一年就夠了?”
聽着朱瞻基的‘諄諄教誨’,那二叔朱高煦也漸漸上了道。
心知以老爺子的為人,是非常有可能做出這種事情的,到時候,自己又該怎麼辦呢?
正如這大侄子所言,難不成,自己這監國的位子,就隻坐一年?
到時候朝廷發行國債所欠下的銀兩,還不是得由自己還嗎?如今花銀子的時候有多開心,到了還錢的時候就有多傷心。
在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後。朱高煦也覺得這件事情不能那麼輕易的就去做了。
畢竟,這可是整整兩百萬兩的白銀啊!
整個朝廷一年财政的十幾分之一。
幾千萬人的賦稅。
雖然如今聽起來好像來錢挺容易的,但這是以朝廷的信用為背書的。
一旦出了分毫的差錯,整個朝廷的信用将蕩然無存。
往後别說發行什麼國債了,你就是跟人家借一兩銀子,人家都得考慮考慮沒有了這一兩銀子之後自己能不能活。
不由的,朱高煦也從之前的激動中冷靜下來。
“大侄子,那照你的意思,這件事接下來該怎麼辦?”
見二叔從最初的狂喜當中漸漸冷靜下來,朱瞻基也緩緩開口說道:“既然我們都知道老爺子在搞定這件事情後,會變本加厲的要求做更多的事情,籌備更多的銀子,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将這件事先拖延住,等到逼不得已的時候再辦成。”
“亦或者,給老爺子展現出一副竭盡全力的模樣,總之,一定要得到老爺子的承諾,不會再要求花更多的銀子時,我們再去辦。”
聽着朱瞻基的話,一旁的朱高煦很認真的點了點頭,對于朱瞻基的想法他也非常的認同,可是在想到具體該如何辦的時候,朱高煦還是忍不住的問道:“大侄子你說的這個道理,二叔我也明白,可是我們該具體怎麼做呢?怎麼才能讓老頭子答應不花更多的錢了呢?”
“老頭子這個人的脾氣性格你也是清楚的,心眼比誰都多,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做這種保證,除非逼不得已。”
在聽到自己二叔朱高煦的這句話後,朱瞻基立馬便指着自己二叔說道:“二叔,你這不是說到點子上了嗎?以你我二人的身份想要逼迫老爺子有什麼承諾,這基本上不可能。可這整個大明朝當中,什麼人能讓老爺子做出這樣的承諾呢?”
順着朱瞻基的話,朱高煦仔細的想了想。
最後突然說道:“每次老爺子想要打仗的時候,需要朝廷籌募軍饷,不都是你爹帶着百官去勸谏的嗎?”
“每次都把老頭子氣了個半死,卻又偏偏不能不聽。如果有他們這次去勸戒的話,或許老頭子真的能承諾下什麼話。”
而在說這句話的同時,朱高煦自己也在仔仔細細的審視着這個辦法,在最後說完時,對這個法子愈發的認可了。
瞧着自己二叔朱高煦自己便慢慢的想到了辦法,朱瞻基不由得一笑,說道:“二叔,你既然想到了辦法,那就去辦呗。”
小書亭
然而在聽到朱瞻基這話後,朱高煦又仔仔細細的考慮了一番。
還是有些沒想好的地方,說道:“可這辦法是想到了,但具體該怎麼做呢?”
聽着自己二叔朱高煦的話,朱瞻基愁的是腦門疼。
這辦法都想到了,該怎麼去做,還需要自己去給他一步步安排好?
可是沒辦法,事已至此,哪怕是為了讓自己日後少還些銀子,早日能實現真正的躺平,他都不得不仔細的給二叔謀劃起來。
随着朱瞻基小聲的在二叔耳邊交代着詳細的實施辦法。
二叔朱高煦的臉色也是不斷變化,直到朱瞻基将整個辦法交代完後,二叔朱高煦終于是露出了驚喜的神色。
“我說大侄子啊,你這腦袋到底是怎麼長的,怎麼什麼辦法都能想到。”
聽自己二叔朱高煦到最後竟然還要誇獎自己一番,朱瞻基趕忙皺的眉頭,揮了揮手說道:“行了行了,咱們叔侄倆之間就不要廢話了,二叔你趕緊去辦正事吧。”
其實不用朱瞻基說,在想到了如此絕妙的辦法後,朱高煦的心思早不知道飄到哪裡了。
“行行行,二叔不打擾你了,你小子還是好好休息吧,記得把自己的腦子養好了。”
剛剛還一口一個大侄子的叫着,如今事情辦成了,就成‘你小子’了。
不過如今的朱瞻基也實在沒有功夫和精力再跟他扯蛋了,趕忙捧出個假笑,将他給打發走了。
而在自己二叔朱高煦離開之後,朱瞻基也是整個人往那椅子後躺了下去。
累啊.....
平日裡不管是跟朱瞻墉那小子還是跟自己老爹朱高熾說話,他朱瞻基從來都沒有這麼費勁過,什麼話都得說得明明白白,一點兒都不能有差錯。
生怕這腦子不好的二叔給辦叉了。
此時正站在大堂門口拐角處偷聽的太子妃,在探出腦袋後,瞧着自己兒子那滿臉疲憊的模樣,不由的生出些歉意。
有些不好意思的緩步走到朱瞻基的面前。
“兒子。”
正閉目養神的朱瞻基,乍一聽到自己老娘的聲音,趕忙便起身看了過去。
“怎麼了,娘。”
瞧着自己兒子的太子妃,滿臉歉意的問道:“娘是不是給你惹麻煩了?”
聽到這話的朱瞻基先是一愣,但轉念間便明白了自己老娘話中的意思。
随即便笑着說道:“娘你在說什麼呢?有什麼麻煩啊?這二叔來給兒子送了十幾萬兩銀子,這事兒怎麼能叫麻煩呢?兒子高興還來不及呢,這樣的麻煩娘您可得多給兒子惹一些回來。”
在聽到朱瞻基口中的這些話後,老娘太子妃頓時一臉驚訝的問道:“十幾萬兩?!”
聽到這話,朱瞻基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說錯了什麼話,趕忙說道:“其實也不是因為這是公事兒,落到兒子手裡也沒有十幾萬兩,也就.....幾千兩銀子吧。”
可老娘卻說道:“幾千兩,還也就...?”
“兒子,你二叔可才給了娘不到五百兩銀子的東西,娘這麼辛苦的操持這個太子府,你總得給娘補償一點不是?”
瞧着剛剛還因為做錯了事情而感到愧疚的老娘,此時便已經堂而皇之的跟他商量起怎麼瓜分收益了。
一臉懵逼的同時,朱瞻基也是不由的笑了起來。
“行行行,都聽娘您的。”
“明天兒子就讓老三往府裡送點銀子回來,行了吧?”
在得到自己兒子的允諾後,老娘張妍的臉上終于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得,既然沒事兒了,那娘就先回去了。”
“好嘞。”
在送走老娘後,不知道什麼時候,胡善祥緩緩來到了朱瞻基的身後,一雙玉手緩緩伸在了他的肩膀之上,為他輕輕的按捏着。
朱瞻基隻是低頭瞧了眼肩膀上的玉手,便知道了身後這人的身份。
任由她在自己的身上按捏。
第二天一大早。
原本清靜的雞鳴寺内,便迎來了一大群人。
他們一早便在那漢王朱高煦的率領下,跪在了老爺子朱棣的廂房門前。
這些人中不僅有朝廷内閣以及六部的官員,還有當朝的太子爺朱高熾。
随着那廂房門外的小太監回到廂房之中禀報了一聲後,裡面的老爺子朱棣也緩緩從其中走了出來。
似乎猜到了一些這群人來此的目的,老爺子朱棣的臉色不太好看。
來到他們這一群人的面前,朱棣沉着臉對那為首的太子朱高熾和漢王朱高煦說道:“太子爺?漢王爺?”
“怎麼,看老頭子我年紀大了,想造反了?”
顯然老爺子朱棣并不吃他們這一套,當即便先發制人的說道。
面對老爺子的責難,那太子和漢王趕忙便朝着老爺子埋頭一拜:“爹,我們怎麼敢有這樣的心思!”
“哦?不敢?那你們這是在幹什麼?帶着朝廷的官員跪在門前,不是在逼宮?”
聽到這個話,漢王和太子身後的官員們也紛紛向皇上磕了個頭。
“微臣不敢...”
瞧着他們一個個恭恭敬敬的模樣,朱棣也就沒有再深究,而是沉聲問道:“來做什麼了?說吧。”
不過話剛一出口,老爺子朱棣便又說道:“如果是來勸朕放棄北征,那你們就可以回去了,若是不想回去就在這兒好好跪着。”
聽到老爺子的話,為首的太子第一個說道:“爹,我們這次過來并不是為了要您放棄北征,既然爹您心意已決,我們要怎麼敢違背。隻是想去皇上能稍微的體諒一下天下的百姓,北征去也就去了,但能否不要将整個朝廷的未來都用在窮兵黩武上。”
“那神機營擴編也擴編了,火器研究衙門的火炮也做了。士兵的铠甲武器也都打造了。如今爹您要籌措200萬兩的軍饷,以做北征之用,我們也無話可說。但還請皇上能适可而止.....”
太子朱高熾在看到自己親爹将那些太子黨的官員們都關進大牢後,便清楚老爺子的北征已是不可阻擋。
所以在那老二承諾不增加各地賦稅,為北征籌措出兩百萬兩白銀的軍饷後,朱高熾便也就對北征之事妥協了。
然而老爺子朱棣卻在朱高熾的話中敏銳地聽出了不對勁兒的地方。
“窮兵黩武?适可而止?朕隻是要朝廷籌措200萬兩的軍饷,此外再無其他要求。朕何時窮兵黩武?又何時不體諒天下百姓了?”
在聽到朱棣的話後,在場所有人都愣住了。
不由的,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一旁的漢王朱高煦。
而那漢王朱高煦也是一臉茫然的看向了自己老爹朱棣。
朱棣從這些人的目光中也瞧出了蹊跷,頓時便看向了自家老二,質問道:“漢王!”
“兒臣在!”
“你來說!”
漢王朱高煦一臉茫然的瞧着自己老爹,想了想後,趕忙一臉驚恐的跪在地上,說道:“父皇,是兒臣理解錯了父皇的意思。”
“兒臣從旁處聽聞爹除了那兩百萬兩的軍饷之外,還要再将整個神機營擴編一倍,一時心急,便與老大多說了兩句,是兒臣誤會了父皇,還請父皇責罰!”
說完,便徑直跪在了地上,腦袋狠狠的磕在那地面之上。
随着朱高煦說完,在場的所有人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那神機營擴編一倍的事情并不是皇上的要求。
跪在朱高煦身邊的朱高熾也是無奈的看向了自家老二,這等國家大事,怎麼還能從旁處聽說......
老皇帝朱棣對于老二朱高煦的莽撞雖然也有些惱火。
僅僅聽從一個傳聞,便帶着這朝廷的官員和太子來勸谏,這老二,什麼時候也有了這麼大的膽子!
不過,在惱火之餘,朱棣的心中也有些竊喜。
老二搞了這麼一出,雖然是誤會曲解了他的意思,可卻歪打正着。
原本他還一直擔憂,自己北征的事情是否能夠得到朝堂上的支持,自己那200萬兩的軍饷又該如何籌措?
畢竟在他看來,老二是絕對不可能籌措出這些軍饷的。
如今被他這麼一鬧,這些官員等于是同意了他北征的事情。
尤其是那老大朱高熾。
平日裡數他鬧的最兇,現在卻因為要擴編一倍的神機營而同意了北征之事。
要不是知道老二那腦子不可能想出如此辦法,不然他都以為這老二是故意如此呢。
但又何止是他一個人這麼想,就是那地上跪着的朱高熾,自己也有些疑惑起來。
老二這麼搞,難不成就是為了讓自己答應那北征之事?
可隻要他們不去跟百姓增收賦稅,那北不北征的,跟他又有什麼關系?
隻要朝廷不出錢,你們父子倆愛幹嘛幹嘛去。
可如果是這樣,那老二叫他們來老頭子這裡,又是為了什麼。
難不成,真的是因為他搞錯了?
就在這時,那皇上朱棣也開口了。
“搞錯了?聽信一個傳聞,就帶着這太子,還有朝廷的官員們來朕面前勸谏?漢王,你好大的膽子啊.....”
聽着老頭子的話,朱高煦趕忙又在老頭子的面前磕了幾下,慌亂的說道:“父皇,此事全怪兒臣,是兒臣聽信了傳聞,請父皇責罰!”
老頭子朱棣聞言,雖然隐隐覺得今天這老二有些不對勁,但卻怎麼也想不出這老二哪裡不對勁。
最後也隻能說道:“責罰是一定要責罰的,便罰你漢王府一萬兩白銀充作軍饷,你可願意?”
聽到老頭子竟然隻是要一萬兩銀子做軍費,朱高煦的心裡頭早樂開了花。
“兒臣甘願受罰!”
得到那老二的答複後,朱棣也被他們搞的這麼一出弄的莫名其妙。
不過好在結果都是好的。
多了一萬兩白銀的軍饷,還得到了朝中官員以及那太子在北征之事上的支持,這份驚喜還真不錯。
什麼都沒做,事情就解決了。
可哪怕心裡再想笑,這表面還是得忍着。
“行了,都滾吧,瞧着你們這些人就煩。”
聽到老頭子的驅趕,衆人趕忙便起身朝着雞鳴寺外離去。
當衆人來到那雞鳴寺外時,太子朱高熾第一個便疑惑的問道:“老二,你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
面對老大的質問,朱高煦頓時一臉無奈的說道:“大哥,你弟弟我能打什麼主意,這好生生的還被罰了一萬兩白銀,你說我打什麼主意,是坑自己的?”
聽着這老二的話,太子朱高熾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
這老二都答應了不從朝廷拿銀子,也不給百姓增加賦稅,自己對那北征自然沒有什麼意見。
他老二也不算是騙了自己。
想來想去,也隻能将此事當作了老二莽撞之舉,道聽途說後的一時沖動。
畢竟以他平日裡的舉動和習慣,做出這樣的事情倒也不是不可能。
見此,也就不再多說什麼。
正要跟那老二說什麼,然後回自己的太子府時,卻不曾想到,那老二比他還急,好像急着去辦什麼事情似的,急着跟他辭行後,便獨自一個人騎着馬跑了。
隐約間,太子朱高熾瞧着他的背影,感覺這背地裡一定有什麼是他不知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