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接下來的一番話,和林朝想要表達的意思差不多。
若是開出‘董卓軍可自取于賊’的條件,那并州的百姓,恐怕不反也得跟着反了。
到時候叛亂可能會擴大數倍,最終就算能被平定,朝廷也會元氣大傷。
這番話有理有據,而木讷青年荀攸的态度,也是不卑不亢,就事論事而已。
但這卻引來了袁紹的不滿。
“荀公達,大将軍是為天下事,區區百姓,何足道哉,你莫要危言聳聽。”袁紹冷笑道,“若是不讓董仲穎自取于賊,他必然不肯出兵,叛亂如何平息?難道你就不怕那些閹宦借機攻讦大将軍?”
何進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那些升鬥小民的死活,他并不是很在意,哪怕他也曾是其中一員。
他官拜大将軍,位在三公之上,首先要考慮的是自身的利益,與京師的安全。
若是坐看休屠部以及白波賊繼續做大,哪一天攻到京城也不是沒有可能。到時候,他這大将軍的位置也可以說是當到頭了。
所以當務之急,是平定叛亂,至于用什麼方法,并不重要。
荀攸外表木讷,但内裡聰慧,又何嘗看不出何進的想法。
當下心中歎息一聲,知道何進非自己期望的明主。
也罷,某今日就獻上一策,也算報答大将軍的征辟之恩,之後便辭官還鄉吧。
荀攸拱手道:“大将軍,某有一計,既能剿滅賊寇,又能打擊閹宦。”
此言一出,何進頓時來了精神。
尤其是第二個條件,深深打動了他。
“公達有何妙計,盡可說來。”
何進滿臉渴望之色,開口問道。
最後排的林朝,也是饒有興緻的看着荀攸。
他也想知道,這個未來曹操手下的第一謀主,能給出什麼樣的計策。
面對何進的詢問,荀攸微微一笑,原本臉上的木讷之色全然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一雙明亮無比的眼睛,好像要看透這世間萬物一般。
在這一刻,荀攸整個人的氣質都不同了,好似換了一個人……
不,或許這才是他的真實面目!
“其一,使一長于經學之人上奏陛下,言各地叛亂四起,乃天象預警,有災異降世。奏請陛下罷三公,驅逐常侍,如此可平民憤。”
此言一出,衆人一片嘩然。
這荀公達一張嘴,居然玩這麼大!
“公達莫要開玩笑,此事非同小可,豈能輕易言之。”
何進也被吓了一跳,趕緊開口說道。
罷三公沒什麼問題,畢竟從天子開西邸賣官以來,罷免的三公可以說是不盡其數。任期最長的一位,也不超過一年的時間就被罷免。
在劉宏看來,這三公與其說是官位,倒不是說是生财的法寶,還是可以反複使用的那種。
當然,也很有市場。
那些資曆威望都不夠的官員,隻要家中有錢,照樣能享受一下位極人臣的感覺。
比如,曹操的父親曹嵩的太尉之位,就是斥巨資向宦官買來的。
而且三公一向是最好用的背鍋俠,劉宏罷免起來得心應手,朝野也不會有絲毫不滿。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究其原因,還得從漢武帝說起。
漢初民生凋敝,皇帝便用道家黃老之學來治理天下。
曆文,景兩朝後,國力漸漸強盛。等到劉徹繼位的時候,手裡是有錢了,但匈奴人還是自以為是,時不時過來打秋風。
漢武大帝那是什麼性子,果斷不能慣着匈奴。于是把手中的錢都變成了士兵,戰馬,裝備,弩箭,把匈奴人摁在地上狠狠地摩擦了一番。
嗯,從此大漢農業有限公司,強行并購了草原匈奴畜牧實業。
但是在準備打匈奴人之前,武帝發現了一個問題。黃老治國雖好,但有一個弊端。
那就是生活太安逸,導緻大家都躺平了。
以這種政治形态,招來的兵也不會有多大戰鬥力。
這可不行,我劉徹是要把對匈奴進進出出的男人,麾下都這麼軟怎麼能成事呢!
于是武帝找到了董仲舒,給大漢實行了一次精神上的變法。
董仲舒這人也是厲害,身為儒家學子,他翻遍了典籍,最終整理出了一個學說,那就是所謂的儒家天人感應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