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着“知彼知己”的念頭,散學後七郎拉着同窗劉植去竹林裡嘀嘀咕咕的說話。
劉植是劉翁家的二郎君,年紀和七郎相仿,向來一起玩耍的。
“你這表妹,以前怎麼沒聽你說過?”七郎問。
劉植撓了撓頭,“她又不常來我家……我為什麼要提她?”
“那你和我說說?”七郎捅了捅劉植,“她學過劍?”
劉植笑嘻嘻地問:“你被她打了?”
“沒有!就是切磋了一下。”七郎否認。
劉植攀着七郎的肩膀:“不用不承認啦,其實我也被她打過……所以我也不喜歡她,當然我也不喜歡你……”
劉植想起,他也被七郎單方面切磋過,一想就來氣,不想和七郎說話了。
七郎拉着他不放:“我們不是和好了?現在我們是一夥的。”
劉植掙了掙沒掙脫,鼓着臉說:“你們是同門,你們才是一夥!”
雖這麼說,還是叽叽咕咕地說:“隴西董氏興盛的時候,是有自己的邬堡和部曲的。表妹的劍術就是跟家裡護衛學的。”
七郎小拳頭砸在手掌上,懊惱地說:“我就說她是練過的,真是可惡!她要是不用武器,我肯定能打赢她!”
不過現在師姐弟名分已定,打赢也沒用。
這麼想,七郎有些垂頭喪氣。
劉植偷笑了一會兒,又分享起自己知道的八卦:“我聽我爹和姑母說話,她們家是隴西董氏的旁支,姑父去年沒了,聽說生前得罪了人,族裡那些人怕受牽連,對姑母很不客氣。我爹緊忙叫我大哥去幫助姑母料理家業,把姑母和表妹、表弟接來。”
說到這裡,他模仿着大人的語氣:“他董家欺我劉家沒人?隴西董氏發迹于桓靈二帝,那時還是漢家江山呢!他們名列《氏族志》了不起嗎?吾乃中山靖王之後!”
《氏族志》記載士族門閥的品級,是世家大族子弟必備的書。
七郎張口結舌,聽起來很了不起的樣子。
可他前不久才揍過這個中山靖王之後。
劉植仰着頭,斜視着七郎,也覺得自己挺了不起的。
七郎:“……我祖上也闊過的。”
“真的?你祖上是哪家?”劉植狐疑地問。
他年紀還小,沒背過《氏族志》,對那些郡望氏族還真不熟悉。
七郎肯定地說:“你聽說過‘窮不過三代’嗎?我們每一家往上數十幾代肯定是貴族,要是奴隸貧民,早就絕後了!”
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劉植默默記下了這句話,決定回家問一問爹。
得知自己的失敗非戰之罪,師姐又剛沒了爹,難免自強好勝些……七郎心裡舒服了些,準備回家。
劉植卻拉着他炫耀:“這回我大哥去處理姑母家的事,我爹誇他辦得漂亮。府學的先生也說我大哥讀書好,明年可以去京城考國子監的太學,厲害吧?”
“你大哥厲害又不是你厲害。”七郎不以為意。
“嘿~你不是常得意你有六個哥哥嗎?你六個哥哥也比不上我大哥一個!”劉植驕傲得像隻小公雞,“我大哥考學做官,我就不用努力了!我能吃哥哥的軟飯,你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