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先生這才捋了捋胡子,從桌上拿起一本有些舊了的書,對七郎笑道:“你既有志求學,今後無論寒暑、順逆都不可辍之。這本《論語》就給你拿去看,這幾日回家好好溫習,到正式上學時,為師要考的。”
七郎恭恭敬敬地接過書。
趙老漢望着書的目光充滿崇敬,這是對知識的尊崇和敬畏。
确定了拜師的事,七郎先跟着老爹回家,他這幾日要回家溫習,可以不必來蹭課了。
趙老漢帶着七郎回家,一路遇到村裡的人,都告訴他們羅先生要收七郎為徒,還要免七郎的束脩……
“羅先生說收七郎做入室弟子!入室弟子是啥?我也不知道~~”
七郎脆生生地說:“入室弟子,就是以後我是先生的徒弟,像兒子一樣了。”
趙老漢笑道:“那樣好!那樣好!你要好好孝順先生。”
雖然七郎說了,鄉親們還是不明白。
不都一樣是去上學讀書?但還是掩不住羨慕……不收束脩,那就是省了一大筆錢啊!
前兩日村裡也有其他人家去納糧稅,趙七郎為家裡省了不少糧食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了,大家都羨慕趙老漢養了個好兒子。
現在羅先生不要束脩也要收七郎為徒,可不證明了七郎的聰慧嗎?
這一回不僅是羨慕,更是酸了。
趙老漢昂首挺兇,聽着鄉親們羨慕的話,為兒子驕傲!
等到傍晚,趙家人全部從地裡回家得知這個消息時,更是沸騰了。
二嫂孫氏都歎了口氣:“能讓先生免束脩,阿義就做不到,難怪要讓七郎讀書,真是羨慕不來。”
趙二郎樂滋滋地說:“你羨慕什麼?要羨慕也是别人羨慕我們家!七郎是我們家的人!等以後七郎當官了,有了幾百上千畝職田,他不能自己去管吧?我别的不會,種地是好手,到時候我給他管職田和莊子,也要和劉翁一樣了。”
孫氏跟着暢想了一下富戶家主母的日子,看七郎的目光就隻剩歡喜了。
周氏說:“羅先生不收束脩,但既然要拜師,禮物還是要準備的。”
趙老漢便琢磨着把藤椒拿去賣掉。
第二天,趙老漢要帶上七郎進城買讀書用的筆墨紙硯,還不是去臨近的白馬鎮,而是去益州城!
“七郎年紀小,開蒙用的筆墨紙硯不用買太好的。我去益州城,是順道去牛馬行那邊看看,四郎不是要去做短工?我先認認地方。”趙老漢解釋。
其實這是借口,最重要的是帶藤椒去賣……
趙四郎不知道内情,感動得拉着趙老漢的衣袖:“爹!你心裡還有我這個兒子!”
趙老漢有些心虛,拍了一下四郎的頭:“屁話!你不是我生的?我能不惦記你?”
雖然兒子多了,大多數時候還真想不起這些中間的……
趙老漢推着闆車,上面放着一個大竹簍,裡面裝着滿滿的藤椒,隻在上面鋪了薄薄一層筍幹做掩蓋。
七郎也坐在闆車上。
趙大郎兄弟以為老爹帶些筍幹去賣……有些疑惑家裡啥時候攢了那麼多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