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鐵十字

第二次中途島戰役7

鐵十字 潇騰 2000 2023-04-12 01:00

  第86章

  霍夫曼認為自己在某些邪路上越走越遠,特别是“擲矛手”戰術出台,更加劇了這種自我解嘲。

  1944年8月25日夜幕時分,随着馬沙爾一聲令下,德軍主力艦隊向薩爾瓦多展開進攻。

  “一級戰備”

  “一級戰備!”

  在4艘形似航母的船隻上,所有地勤立即忙碌起來,戰列艦将他們緊緊保護在中間。

  隻有登上船仔細觀察才能發現,雖然他們也像航母一樣擁有平甲闆和機庫,但實際上他們的機庫裡壓根沒有飛機、更沒有炸彈。這種利用1.5萬噸級油輪改裝的軍艦使用着全新的武器,在霍夫曼口中擁有一個威風凜凜的名字——擲矛手。

  這是世界上第一種不以飛機為戰鬥手段的改造航母,其打擊手段是火箭——元首管他們叫導彈航母。

  美國火箭開發權威羅伯特-戈達德曾向參聯會描繪過一種可怕的場景:數十艘德國貨輪滿載着火箭在距離美國海岸線幾百公裡以外的地方進行發射,人口密集、遍布工業設施的東部大城市變成一片火海,現在他的“夢想”終于要實現了。整套戰術将以火箭開路,為航母編隊突防創造更好的機會——像極了中世紀戰争騎兵沖鋒前擲矛手們先把手中成千上萬的飛矛投擲出去、形成密集殺傷的場面。

  一種用現代科技武裝起來的暴力美和飽和美——在此之前還隻有霍夫曼懂得欣賞,在今天之後,所有人都懂得該如何欣賞了。

  4艘擲矛手其實裝備了兩種火箭,一種是16噸級的V2+導彈,戰鬥部1000公斤,最遠射程600公裡,他們将在500公裡左右位置進行發射;一種是3.5噸級的V3導彈,采用沖壓發動機,戰鬥部750公斤,最遠射程450公裡,他們将在400公裡左右的位置進行發射。

  這是兩種不同形式和運作邏輯的火箭。

  V2是典型的彈道導彈,每艘擲矛手可攜帶24枚常用和12枚備用彈,速度快,最高可達4.8馬赫,地球上還沒有可防禦的東西.

  V3是典型的巡航導彈,和前輩V1火箭一樣很像一架無人駕駛的自殺飛機,不過比V1速度快,将近750公裡/小時,超過現在所有活塞發動機飛機,雖然很難防禦,但依然可被防空火力所擊落,每艘擲矛手可攜帶64枚常用和32枚備用彈。

  雖然都叫導彈,但兩者塊頭不同、發射方式不同、造價也截然不同。

  每一枚V2+導彈價格大約在14萬馬克,而V3導彈價格大約在3萬馬克。比起V1不過7500馬克的價格大大漲價,但對現在的德國而言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當初發動對大不列颠最後空襲時,德國一口氣打光了前期生産出來的所有V2+導彈,經過這幾個月開足馬力的生産又積攢了更多的貨色。在地面發射、發射井發射、鐵路機動發射相繼獲得成功後,霍夫曼終于要開始嘗試艦載發射了。

  不過德國顯然還沒像戈達德預料的那樣使用意志輪作為發射平台,因為火箭發射前需要起豎和穩定平台,然後還要存儲燃料,因此利用油輪改造導彈航母是霍夫曼與專家們讨論後最中意的目标。

  4艘滿載火箭的油輪主要艙室已改造為導彈和發射地容身場所,最深層的艙室在經過100mm裝甲鋼加固後成為火箭燃料儲存所在地。一般來說,火箭在燃料灌注前危險不大,風險最大是這批易燃易爆易腐蝕的燃料。所以不但要進行艙室加固,還要選擇在夜晚進行灌注避開敵軍飛機可能的襲擾。地勤們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将這批燃料注射到火箭箭體燃料箱中。

  德國火箭水平是世界獨一無二,如果說噴氣機還有英國勉強稱得上不相上下的話,火箭技術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在佩内明德講話後,困擾德國導彈事業發展的很多問題,諸如資源、材料、人手、發展方向等一一得到了解決,取得遠比曆史上更突出的成績。

  曆史上V2最遠不過就打了370公裡,現在經改造的V2+可輕松打到600公裡,且提前進入實用階段,實現批量生産。

  在發射場試驗基地中,有已通過驗收、由兩級火箭串聯起來的超級V2(後重新定名為V4),最遠射程1200公裡,可從佩内明德基地一直打到挪威外海,預計從10月份開始批量建造,同時在改造該款導彈的潛射性能;目前正緊鑼密鼓試驗的是兩級串聯外加4個附加助推器的V6火箭,射程預計2500-3000公裡,可以從佩内明德一直打到巴倫支海,是準備放入XXX級超級潛艇的戰略潛射火箭,彈頭最大承載力5噸——可搭載超級炸彈使用。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