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進攻!”巴頓将軍命令:“你們就隻有這一次機會了!”
“不,将軍!”内森上校拒絕執行這個命令:“進攻是沒有意義的,知道我們需要什麼嗎?我們需要一艘掃雷艇!”
内森上校說的或許有道理,因為他不知道河道裡有多少像之前一樣的“水雷”,同時也不知道德國人是否在繼續往河道中投放補充“水雷”……如果這些因素存在的話,那麼就意味着有多少兩栖坦克下水都會被炸沉,即便有幾輛坦克幸運的登陸到對岸,也無法給德軍造成多大的沖擊。
這也是“水雷”的作用之一,它會像地雷一樣給敵人造成威攝,更重要的是這種心理上的威攝,讓敵人草木皆兵不敢輕舉妄動。
然而,客觀的說,巴頓的命令才是正确的。
内森上校和托雷斯上校作為沖鋒在一線的指揮官,他們更多的是考慮戰術上的問題,當戰術進攻碰到困難時他們想當然的會以為巴頓是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的命令他們做無意義的進攻。
但實際上,巴頓卻是從戰略方向上考慮……他一直在擔心一點,德國人的援軍。
如果今天失去了這個拿下香比爾島的機會,那麼德國人的援軍就有可能進入香比爾島。
從某種程度來說援軍或許并不是很大的問題,因為盟軍的戰機早在白天的時候就對梅斯要塞外數十公裡範圍的交通線實施轟炸,在夜裡也有夜間戰機實施封鎖。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人就算能增援梅斯要塞也隻是輕裝步兵,不會有什麼對美軍能構成很大威脅的機械化部隊和裝甲部隊。
巴頓擔心的是德國人的“可控火箭彈”……巴頓從蘇聯人那了解到,德國人的這種“可控火箭彈”全彈重11.7公斤,也就是二十幾斤的東西,一名步兵就可以将其背在身上行軍,德國人隻需要帶着幾十枚“可控火箭彈”進入梅斯要塞,就會給位于中間部位的第17裝甲團帶來嚴重威脅。
當然,“可控火箭彈”是可以壓制的,巴頓将軍從蘇聯那得到了這方面的情報:“可控火箭彈”需要操控手實時控制,這其間隻要找到操控手的位置并用火力實施壓制幹擾,“可控火箭彈”的命中率會顧會成級數降低。
想到這裡,巴頓将軍就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對内森上校命令道:“我不管你有什麼原因,執行命令,要麼你就給我滾回來走上軍事法庭!”
說着巴頓将軍就狠狠地挂上了電話。
電話那一頭的内森上校愣了下,抱怨道:“這家夥簡直瘋了,他把我們當成他與蒙哥馬利争權奪利的工具!”
由此也可知,巴頓與蒙哥馬利之間的明争暗鬥在潛移默化中給盟軍造成了不良影響。
但說歸說,内森上校還是不得不執行巴頓的命令,不過這一回他選擇與托雷斯上校讨論進攻方案。
“我們不得不進攻!”内森上校說:“将軍或許有他的道理,我們也有我們的困難。但是,我隻想知道,在不得不進攻的情況下,我們該怎麼做?”
“長官!”托雷斯上校回答:“我不知道這個辦法是否行得通,因為我沒嘗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