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大地是個球
“此話何意?”始皇雙目炯炯,看向李辰問道。顯然即便是始皇這種天生的帝王,也沒能理解李辰所說的含義。
商君變法使七國中懦弱的秦國站了起來,而軍功制中嚴苛的獎懲措施也讓秦人相對于六國更加骁勇善戰。其廢除貴族的井田制将土地收回國有統一分派,編丁入戶,遷都鹹陽等等确實是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大秦一統六國。
但其制定的連坐法,重農抑商輕視教化已經開始嚴重的制約大秦的發展。
“陛下可知,大秦内部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化解的程度。崇尚軍功制的大秦,如今無仗可打。哪怕強行開辟了河套和百越兩個戰場,可依然有許多勳貴無事可做。這幫子以軍功上來的渾人粗人,壓抑舊了就會将怒火發洩在百姓身上。時間越久,貴族和平民的矛盾便越發激化。”李辰說道。
“愛卿以為,此時何解。”始皇問道。
“臣以為,若要化解貴族與百姓的矛盾,唯戰與建也。開辟更多的小戰場,讓貴族将心中的怒火發洩到異族身上。而百姓則參與到基建上,于軍事,于民生,國家的基礎建設也必然是不可少的。”李辰說道。
基建是戰争和民生的基礎,特别是在秦朝這個農業為主的時代。紅薯,土豆,玉米解決了秦朝糧食不足的困境。
此時秦朝法令中規定,每個成年農民由國家授田“小畝五百”,秦朝的五百小畝就相當于前世的一百四十多畝。秦朝的生産力水平,即使一個最優秀的農民也是無法耕種如此多的土地的。
此時,大秦經曆多年戰亂,雖然打下了諾大的領土,但多年的戰亂雖不能說是十戶九空,但這十戶也空了個四五六。此時大秦,正處于一個地廣人稀的時候。正常一個五口之家往往有着上千畝的土地,輪耕制也讓大秦的土地更肥沃。也正是這般的農業大國,才讓大秦能夠接連展開長城,阿房宮,骊山皇陵這些工程。
“細細說來。”始皇說道。
“臣以為,大秦的頑症在于彼時的法已經不實用于現如今,再次變法已經迫在眉睫。”李辰道。
緊接着他又說道:“秦法猛于虎,這應該是普天之下老百姓心中所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此話雖然不假,但百姓也不應是被帝王圈養的豬狗,而應該是子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當日臣下問了李相六問,今日臣下也問陛下幾個問題。”
“商君變法之時的秦為七國最弱,彼時七國混戰,無人願與秦為盟。商君行的是戰時法,而如今已經是太平盛世。不可足一而論之。”
“臣以為,秦律中砍手,砍腳,割鼻子,割耳朵的這種将好端端的人折磨成殘廢是酷刑應當廢除。”
“最大惡極者殺,這種人活着也是浪費空氣。但罪不至死者。臣以為将其弄成殘廢,倒不如發配到邊疆勞作。與其每年招募大量的民壯,到不如廢物利用。”
“愛卿所言有理,不若這般,秦律改革便交由你來主持。”始皇說道。
“不妥,不妥,臣下人微言輕。陛下這是将臣放在火上烤,且不說民間會有怎樣的反彈。隻說朝堂之上相比就是一片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