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玉書與百子晉彼此對望。
整個華夏的人口,畢竟是遠遠多于蠻族的,隻是蠻族準備充足,且人人上馬可戰。華夏一方大多都是平民百姓,再加上初失文氣,朝廷的做法又一向都是防内勝于防外,重文輕武,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如果真要拼消耗的話,蠻夷其實都是拼不起的。幾十萬的人馬被擊潰,對于華夏來說,填補是比較簡單的事,但是對蠻族來說,察割這一次二十多萬兵馬、出乎意料的覆沒,還是比較傷筋動骨的。
也正因此,短期内,已不需要再擔心蠻軍南下的可能性。
而如果能夠在湟河以北成功的掀起一連串的暴動,使得蠻軍後方不穩,那對于蠻胡來說,絕對是非常頭疼的一件事。此外,要是真的能夠趁着蠻族立足未穩,在湟河以北重新建立起抵抗蠻胡的義軍,到時與南方配合作戰,北定中原,可以說是指日可待。
“但這還隻是我這次北上的一部分原因,”甯江繼續說道,“正如我前面所說,拜火教的女尊,有極大的可能是來自于修羅界。而要做好将來面對更強大的敵人的準備,首先需要了解他們,但這不是留在南方所能夠做到的。一方面,新墨門在北方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我必須動用天地會和更多江湖俠士的力量,北上幫助他們。另一方面,因為某些原因,我和拜火教的沖突,實是無法避免,而我不是一個會坐以待斃的人。滅拜火教,助新墨門,建義軍,弄清北面的銀川大地所發生的事情,以及聖凰的真正來曆和修羅界的内部情況,這都是我必須要去做的事。”
甘玉書長歎一聲:“這其中的任何一件,怕是都不容易。”
百子晉道:“甯兄,我們能夠為你做些什麼?”
甯江說道:“趁着察割的這一次大敗,盡可能的穩住南方的局勢,保證龍虎山對火器的進一步研究和發展。子晉,對蠻族發動總攻之前,巴蜀是必須要奪回的,而奪回巴蜀,必須要依靠紅巾軍。龍虎山那般會保證你們擁有足夠的火炮和其它火器,其它的,需要你們自己做好準備。玉書兄,就憑着你和我之間的交情,今上日後恐怕也不會再信任你,但是龍虎山和南劍宣慰司的獨立性必須保證,不容許朝廷有太多的幹涉。插手的人一多,内部的各種機密就難免外洩,以神冊宗倍的手段,他恐怕已經開始着手研究當前已經出現的各種火器,這一點不可不防。秦澤會為你提供足夠的運轉資金,該如何在朝廷和各方勢力之間斡旋,就隻能看你自己的了。”
甘玉書歎氣:“唉,本以為是風花雪月醉夢人,不想卻是四處奔波勞碌命!你還真是會給我找麻煩啊。”
想了想,又道:“你隻提到龍虎山和南劍宣慰司,那神武左軍和長河上的水師……”
甯江道:“此後,他們将會完全聽從朝廷調令。經過這一次的大戰,若是他們再遊離于朝廷之外,恐怕天子就真的是睡不安寝了,而目前,天子依舊是整個華夏的旗幟和大義。在他們肯徹底聽從天子号令,甚至是接受朝廷派下去的監軍的情況下,今上隻要不蠢,必定不會将他們分割打散,畢竟,今上也需要這樣的軍隊來替他威懾各路兵馬。因此,子晉,你們紅巾軍必須繼續保持聽調不聽宣,一邊服從大局、一邊不服王化的姿态,紅巾軍如此,斷稼軍等自然也會有樣學樣,這也是從側面保存了神武左軍。”
百子晉笑道:“這個自然是不用說的。”
此刻,江面上滿是花船,華燈憧憧,色彩斑斓。以前,嶽湖乃是一帶乃是花船最多的風月場所,如今,這條富春江成為了江南的秦淮。
甯江起身道:“難得相聚,反正無事,我們不如到船上遊玩一番?”
甘玉書跟着起身,跟着笑道:“我早就有這意思,這些日子忙得焦頭爛額,好不容易有這機會,怎能不來個風花雪月?”
百子晉趕緊道:“我就不去了,要是被紅姐知道……”
甘玉書摟着他的肩,呵呵的道:“你不說,我不說,甯江兄也不會說,誰會知道?你家的紅魔女雖然厲害,此刻卻也遠在鳴山,難道還會殺到這裡來?”
甯江搖扇道:“子晉放心,此處最大的花船,名為斜月樓。斜月樓的樓主,姓秦名紅韻,原本是嶽湖第一名妓,也曾名動京城,去歲出了賤籍,買下了斜月樓,如今這斜月樓,已經開遍了五湖四海,就連中原和湟河以北,都有她的分船。呵呵,蠻族就算占據了中原,但是這種風月場所,大多也都還是保留着的。”
甘玉書道:“甯江兄這話似乎别有用意。”
甯江低聲道:“實不相瞞,這位秦紅韻姑娘,如今也是天地會中的一員。”
甘玉書、百子晉恍然。這種風月場所,既是最有效的消息收集之地,也是如今最容易避開蠻族注意的消息傳遞之處。甯江這一次北上,湟河以北與南方之間的消息傳遞,恐怕也隻能走這一條路。
既然這般,百子晉也就未再拒絕。當下,他們一同結賬下樓,來到碼頭,乘上了斜月樓留在岸邊的小舟,小舟在月下輕泛,靠近了江面上最大的那艘花船。
燈紅酒綠,各種吆喝,又有男子的豪笑與女子的歌唱聲,層層疊疊的傳來。三人登上花船,早有一名女子微笑着迎上前來,風姿綽約,衣袖傳香:“甯公子,好久不見!”
甯江持扇道:“紅韻姐,近來生意可好?”
秦紅韻笑道:“托公子的福,近來生意益發的興隆了。”
甯江亦笑道:“那就好,那就好!”轉身介紹道:“紅韻姐,這兩位便是甘兄和子晉賢弟,大家都是自己人,以後還請多多照應。”
秦紅韻雙袖置腰,朝兩人施禮道:“是奴家要請兩位公子日後多多光顧斜月樓,日後兩位有什麼需要的地方,隻管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