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邊發生了什麼事情,張瑞不得而知。
自在戰場回來以後,張瑞就把後面的工作大概安排了一下,随後便開始着手弄他的水力作坊。
其實,要在直連山這裡建立水力作坊并不是張瑞心中的理想位置。隻是沒有辦法,原本張瑞還指望能盡量“猥瑣發育”。怎能想到就“浪”了那麼一下,就拉了“BOSS”的仇恨值。
對此,張瑞内心悔恨不已。也不禁的責怪自己道:“要知道會這樣,就當拜錯墳頭,給那個‘人沒德’跪那麼幾下,也不至于如此被動。”
如今浪費了大好的局面,真是在深淵模式中的碰到了最難模式。好在,如今張瑞算是勉強過了第一波的考驗。
按着張瑞的推測,以清朝這個時代消息傳播速度來看,加上兩廣總督等人的有意隐瞞之下。今年應該可以安安心心的渡過了。
但是,張瑞覺得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畢竟人算不如天算,多做準備肯定比沒有準備的人強。
于是,張瑞開始着手建立水力作坊,目的就是兵器盔甲,特别是火器跟火炮是少不了的。
張瑞自信自己可以通過各種手法控制住自己的隊伍的忠誠,畢竟張瑞引入這個“隊正”可是劃時代的存在。
再者,清朝實在不能讓人歸心,不然也不會一直有人起義。那怕現在是某些人說的“盛世”,但是依舊不斷地有人造它的反。
為什麼?就是滿清的各種不公跟對待其他民族的壓榨,這其他以漢人最為重要。
但是,起義不是演戲,是要真的死人的。
所以,張瑞隻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提供給隊伍最好的裝備。不然,随便的拉他們起義也就是不負責任的讓他們去送死。
不做就不做,做就要做好。這是張瑞這些年一直推崇的話
别人不理解張瑞為什麼要如此浪費,要銷毀那些火炮。但是,張瑞卻再清楚不過了。
那是因為“鐵模鑄炮法”鑄炮雖然快,價格也便宜。但是它有一個緻命傷,就是它鑄造出來的炮絕大多數會形成白口鐵。
白口鐵性脆,無法用機械镗孔,甚至也不能直接在炮身上鑽火門。而且白口鐵制的火炮在發射過程中會産生裂紋,反複使用甚至會炸裂。
張瑞在鑄造那些火炮時本來就是趕工,加上考慮直連山的鐵料問題,所以鑄造的炮身相對薄了些。如果多發幾下就非常容易炸膛。
這就是為什麼張瑞在戰場上,張瑞隻讓那些“臨時工”炮手就發四發就收工而且還是讓他們用絲綢裝好的火藥包發射的,就是為了防止他們填裝時放多了火藥,直接炸膛。
這些事情張瑞自然是不能讓他們知道。一是為了讓那些“炮手”們繼續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以為打炮就是這麼簡單。
二是因為他要給他們一種無所不能的神秘感,讓他們對自己繼續保持着尊重。
很多事情都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就好像現在,張瑞一直以為建立水力作坊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