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種念力的使用,易述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不過,如果想要做到電影那樣的效果,也很簡單。
隻要不操控物體本身,轉而操控其周圍的空氣就可以了。
可在實際的測試中,想達到這樣的效果,居然比直接操控還要難上百倍。
因為絕大多數物體的密度都比空氣大,想要讓其被空氣托着漂浮在空中,易述隻能想到兩個辦法。
一是壓縮物體周圍的空氣,令空氣達到可以承托物體的地步。
二是利用空氣給予物體一個精确的力,抵消掉物體本身受到的重力、風力、摩擦力等等力的綜合。
第二個方法自不必多說。
以易述目前的掌控力度,利用空氣給予物體一個精确的力那簡直是天方夜譚,更何況這股力還得是時刻變動,動态貼合的。
而第一個方法也沒有那麼容易。
在具體的實驗中,易述即便憋到青筋暴漲、面紅耳赤,乃至鼻皿橫流的地步,也沒有辦法做到。
這倒不是他不能将空氣壓縮到足以承托物體的程度。
而是他無法精确地控制壓縮後的大密度空氣。
一個不慎,這些空氣便在房間内引起了一股狂風,若不是易述及時控制,連床頭的白粥甚至牆上的壁畫都要被掀倒撕裂。
望着漂浮在空中的壁畫,易述一邊擦拭鼻皿,一邊小心地将其挂了回去。
雖然情況很糟糕,但他想要操控的物體确實被狂風卷起來了。
隻是這種操控方法非常粗糙,有失精确,日後還是少用為妙。
不過,這也确實算是一個研究方向。
馬拉銅球的實驗距今已經近四百年,人人都知道空氣的力量不容小觑。
可即便科技達到了如今的程度,依然無法完全排除某一小範圍内的空氣,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物理真空”。
電視機的顯像管需要高真空才能保證圖像清晰,其内部真空度達到幾十億分之一個大氣壓,這樣的“真空”,其一立方厘米大小的空間内,也足有好幾百億個空氣分子。
而在高能加速器中,為防止加速的基本粒子與管道中的空氣分子碰撞而損失能量,需要管道保持幾億億分之一個大氣壓的“超高真空”,即便這樣,一立方厘米中也有近千個空氣分子。
但在易述的念力之下,這些難搞的“釘子戶”頓時無所遁形。
就在掀起狂風的那一刻,易述在大約一立方厘米的範圍内實現了真正的真空。
雖然易述無法精準地操控分子,但卻能利用念力粗暴地将所有的分子趕跑。
因為易述的念力無形無質,在知道分子、原子、誇克的概念下,其念力組成的屏障幾乎毫無縫隙。
如若能顯形,即便是以當今最強的觀察手段,也無法觀察到任何一點縫隙。
“很好!”
易述不禁裂開了嘴角,臉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超凡念力比他想象中更加強大。
如今哪怕真的穿越到了平行世界,他心裡也有了足夠的底氣。
雖然隻是剛得到念力,但易述的念力顯然比電影中的三位主角都要強大,這應該與他獨享超能水晶,以及時常冥想,且體魄強大有關。
既然念力可以,
想到這裡,易述又閉上眼睛,嘗試着将念力擴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