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歐盟的心髒,德國革.命的勝利,鼓舞了水生火熱中的歐洲人民。
羅斯柴爾德帝國的崩塌,加速了歐洲各國“去右.傾化”的步伐,人們開始反思兩年前做出的選擇究竟是否正确,那些極.右政黨上台後是否真的将他們的國家帶向了更好的方向。
與動蕩的歐洲局勢相反,地球另一邊的亞洲經濟正在穩步上升。
尤其是那個地處西太平洋,海域遼闊的國度,gdp就如坐上了太空電梯一般突飛猛進着。
六月十日,日國政府的代表團主動來到科羅市,牽頭中部電力公司與東京電力公司,促成擴大電力進口的協議,将下半年的進口電力總量上調31%,用以取代國内兩座停工的核電站。
目前廣寒市氦3的開采速度遠遠大于消耗速度,新建的第二座核聚變發電站也即将完工,産能還有相當大的富餘。對于這樣的協議,江晨當然是張開雙手歡迎。
不隻是日國,最令江晨垂涎的華國市場也在政策面上松了口,派了不少電力公司的代表團前來新國考察。作為世界第一用電大國,華國電力市場比第二名美國和第三名印度加起來還龐大。
哪怕華國淘汰一半的火電,都能讓星環貿易賺瘋。
截止到六月初,全球電網計劃已經完成了最關鍵的第一步。在多方的努力下,星環貿易地海底電纜已經成功覆蓋了整個澳洲以及亞洲百分之八十的國家和地區,輸出電量占國内總電量産值的88%。
受益于廉價電力帶來的紅利,根據進口電量在全國總用電的占比,全球電網計劃加盟國的工業成本最高降幅達到了1.7%,最低也下降了0.3%。别小看了這一兩個點的降幅,折射到以萬億為單位的gdp身上,所産生的能量是難以想象的!
這還沒提到對生态環境、投資環境、出口産品競争力、推動電氣化進程、削弱本國工業對能源市場的依賴等等一系列好處。總之,嘗到了甜頭的各國政府也紛紛釋放了積極的信号,派出自己這邊的企業家來新國談判,看看能不能擴大進口額。
《紐約時報》甚至宣稱,新國俨然成為了電線杆上的國家。《華盛頓郵報》則是配上了一張極具諷刺意味兒的漫畫,一根根從西太平洋伸出的狗鍊拴住了周邊大大小小的國家。
無論媒體上如何報道,買票上車的國家已經坐上了高速電氣化的列車,嘗到甜頭的它們自然沒道理往車外面跳。通過一條條海底電纜,江晨收獲的不隻是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還有實打實的外交資本。
美元為什麼能統治全球市場大半個世紀?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任何國家想要發展輕重工業都離不開石油,而美元恰好又與石油挂鈎。如果自己國内原油的産量滿足不了國内需求,那你就隻能多儲備些外彙規避風險。
現在也是一樣,亞洲各國都在增持新元。
當新元的漲跌已經能影響多個國家的工業、生活用電成本,就算科羅市不是世界金融中心,新聯儲也俨然具備了撬動美元貨币霸主地位的潛力。
與金融無關,這是硬實力。
……
距離外層空間安全峰會的召開還有五天,江晨已經向全球十個主要國家發送了邀請函,并在邀請函中隐晦的提到了會議讨論議題将與地外文明有關。
到目前為止,收到邀請函的十國都表示會派出高級别外長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