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215章不許再進李家門
袁慧娘看着他倆開口道:“别說我婆婆動手打他了,就是我也想動手揍他!”
袁母和袁慧聰聽了都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她,這還是他們認識的袁慧娘嗎。
袁慧娘語氣淡漠的說道:“其實你們今天根本就不是來看我的,沒有哪個娘家人來看懷孕的女兒是空着手來的。
你們一來就訴說着對我的好。以前如何為我着想,這也就罷了,還不斷用言語攻擊我的婆家人。
可歎我剛開始居然還沒聽出來。”
袁母張嘴解釋道:“我和你爹從小就疼你。把你和你弟弟看的一樣重。
而且你弟弟從小就孝順懂事,現在你弟弟就這麼點小小的心願你怎麼忍心不成全她呢。”
袁慧娘聽了有些諷刺的笑道:“小小的心願,娘你可真敢說。
昕娘是我的妹妹,更是我婆婆手把手培養出來的。
識文斷字做生意管家樣樣都是不差,你兒子大字不識一個,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想娶回家,簡直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鵝肉。
還有你也别說什麼對我倆一視同仁。
我承認你們對我是不錯,我小時候也比村裡其他的小姑娘過得好點。
但是你扪心自問你們不偏心嗎。
有什麼好吃的都是他不願意吃了才給我吃,他做幾次新衣服我還做不了一次。”
袁慧娘說着說着又覺得有些委屈,其實她知道父母從小多少有些偏心的,但是因為她的爹娘從小一直給她灌輸他們對她有多好她才沒有多想。
但是這些日子以來看着婆婆對待家裡幾個小輩的樣子,她才知道什麼叫疼閨女。什麼叫一碗水端平。
袁母被袁慧娘怼的啞口無言,袁慧聰則是惡狠狠的看了袁慧娘一眼,張口就想罵她,但是看到嚴青青那警告的目光和自己腫的老高的臉頓時吓得不敢吭聲了。
但是袁母還是硬着頭皮說道:“你别忘了你是誰養大的,我可以去衙門裡告你忤逆不孝。”
正當嚴青青想讓人把他們兩人請出去的時候李向平從地裡回來了。
他一進門就聽到了媳婦和嶽母的争執聲。
悄悄地問了站在外面杜如秀,杜如秀就把事情如實告訴了他。
當即李向平就黑着臉進了屋。對于嶽父嶽母一家他可以看在媳婦的面子上對他們好一些,但是這不代表他可以容忍他們上門侮辱自己的妻子和妹妹。
袁母和袁慧聰見李向平進了門,他們知道李向平一向好脾氣,還以為李向平好拿捏呢,于是這母子倆還争先恐後的告起了狀。
李向平是越聽臉越黑,他覺得他嶽母和小舅子簡直有病,在他跟前告他親娘和媳婦的狀。
他娘和媳婦是什麼樣的人他還能不清楚嗎。
嚴青青和袁慧娘居然像看戲一樣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李向平有些無奈的看了兩人一眼,随即開口打斷了這母子兩人的話道:“行了,這次看在你們對慧娘有養育之恩的份上我暫時不追究了,再有下次别怪我不客氣,你們回去吧!
我自問不曾虧待過你們,自從我家日子好過以來慧娘也沒少給你們銀子和東西。
你們若是還覺得我們忤逆不孝就盡管去衙門裡告。
不管縣太爺如何判我們都認了。”
一般的莊戶人家哪有敢随随便便見官的,再說了他們多少還是知道點縣太爺跟李家的交情的。
所以袁慧聰聽了則是沖着李向平呲牙道:“哼,别以為縣太爺護着你們就可以任意妄為了。”
嚴青青聽了不怒反笑道:“你這意思是說淩縣令昏庸無能,是非不分呗。
你說他要是知道有人這麼在背後說他,他會是個什麼反應。”
袁慧聰吓得一激靈趕緊否認道:“你們别胡說八道,我可沒這樣說。”
嚴青青嗤笑道:“你也知道我家跟淩縣令關系好,那你覺得他是信你還是信我。”
袁母和袁慧聰都吓壞了,真怕嚴青青去縣太爺那裡告狀,兩人又不得不說了幾句軟話,然後就落荒而逃了。
他們走後袁慧娘走到嚴青青跟前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把嚴青青和李向平都吓了一跳。
嚴青青趕緊把袁慧娘扶了起來說道:“你還懷着身孕呢,這是幹什麼?”
袁慧娘雙眼含淚的說道:“娘,我當真不知道我娘和弟弟打的這個主意。
我要是知道他們打妹妹的主意怎麼都不會讓他們來的。
我代他們給娘賠個不是,我不奢望娘能原諒他們,隻希望娘不要生氣。”
嚴青青歎了口氣說道:“慧娘,我生氣的不是他們打昕娘的主意。
都說一家有女百家求,我的閨女優秀才有人上門求娶。
但是他們一邊打着昕娘的主意,一邊言語侮辱她,這是我絕對不能忍受的。
當初昕娘跟癞瘸子的婚事對她心裡産生的陰影不小。
我是費了一番心思開導她才走了出來,才有了現在的活潑明豔。
我不會再讓任何人來傷害她。
娘知道你是個拎的清的。娘一向也疼你,本來不想讓你難堪的,但是娘實在忍不住了。
這次看在你的面子上隻打了他一記耳光。若是換做其他人今天就别想站着走出這個門!”
嚴青青越說語氣越冷,袁慧娘不由得想起嚴青青當初痛打癞瘸子的場景。
那會嚴青青還懷着孕呢,打的癞瘸子已經跪地求饒了,她當時就感覺嚴青青是真的想把癞瘸子打死的。
袁慧娘強忍着眼淚說道:“我知道娘都是看我的面子,回頭我給妹妹去賠個不是。”
嚴青青搖搖頭回道:“都是一家人賠禮道歉就不必了。想必昕娘也不想你為難。
你爹娘生你養你,你平時回娘家或者貼補他們隻要不是很過分娘也不過問。
但是你娘和你弟弟從今往後不許再進我們李家的門,這是我的底線。”
袁慧娘知道婆婆的決定一般人也改變不了,而且李向平也是一臉的贊同。知道此事已經沒有了轉圜的餘地,隻好點了點頭。
同時心裡再次埋怨袁母和袁慧聰癡心妄想不說,還口無遮攔。以前自己還時不時的接濟他們,現在他們把婆婆得罪死了,恐怕他們離好日子越來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