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雨同樣一驚,爾後鎮定道:「夫人去年上奏朝廷,陛下有令官府存糧。一季糧食沒了,問題不大。」
風細冷哼一聲道:「這才二月,便有三州淪陷。春還長著呢,你覺得那蟲子吃盡了這三州糧食草木就撐死了不成!」
冰雨心一驚:「夫人是說,還會有更多的州府受災?」
風細不理她,對暮雲平道:「良安去歲雪雖不大,可比別處也好上許多。再者我早令百姓多養雞鴨,田地的蟲子被吃的差不多了。
可是那荒野荒林的蟲子隻怕還多著呢,百姓春耕沒時間。你令大軍和奴隸捉蟲如何?官府出資收購,三斤一文,童叟無欺。」
暮雲平點點頭:「可以!讓他們捉蟲便是,你收來何用?」
風細沒說蝗蟲能吃,蝗蟲粉含有高蛋白之類的,怕噁心到他。
隻道:「餵魚,曬乾了磨成粉餵魚餵雞。對了,你那牧場要重點捉一捉,苜蓿草若是受損,馬料沒了那可是大麻煩!」
暮雲平急了,哪裡還細問風細要蟲子做什麼,立即就派人捉蟲去了!
如是神奇的一幕在廣袤無垠的良安出現,四處皆見三三兩兩的士兵或奴隸,提著網或是拿著罩子,跟孩童一樣捉蟲子。
捉到蟲上歡喜地拿到臨時搭起來的官府收蟲棚去換錢,當夜蟲子便被送進烘房烘乾磨粉,第二天便成了一袋袋的魚食。
良安雖大,在風細提前準備和暮雲平的配合下,蝗災卻未能興起。
而別處便沒這般幸運了,三月初收到朝廷邸報,關中五個州受蝗災,遮天蔽日,滿坑滿谷的蝗蟲還在一路往南吃去。
所到之處,天地枯黃。大片大片的農田、桑林皆成了蝗蟲的採食揚。
所過之處,人間煉獄!
朝堂之上的反應風細瞧不見,也不想瞧見。她儘力了,冒著被天下人罵妖言惑眾的風險,提前上了摺子示警。
冒著被朝廷百官上本參奏,囤糧圖謀不軌的冤枉,囤積糧食替良安百姓,替十萬邊軍儲存了一年的口糧。
良安,我柳風細全力以赴的守住它。良安外,我同情,我可惜,我祈禱,我無能為力。
朝堂之上的反應,很快傳到了良安。時至四月,已經有整整二十五個州受災,在巨大的天災面前,人類是何等的渺小。
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一樣,無能為力,有心無力!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地圖上插的黃旗越來越多,看著那一片土黃猶如飛龍過境一樣,席捲大地。
他才知道,蝗蟲在空中嗡嗡作聲之聲,竟然比千軍萬馬的怒吼還要可怕。他非常後悔,為何去年柳風細上書時沒有重視。
是覺得大周國強不懼天災?還是也像他們一樣覺得柳風細在胡說?不論是那樣,現在,他品嘗到了惡果。
皇上當堂吐皿,發祭天詔文,原蟲噬其肉,啃其骨,放過百姓口糧!
百姓感動,雖蝗災嚴重,可官府很快就給了救濟糧,並且皇上的詔書一字不差的傳遍天下,如此愛民如子的皇帝,天災並未天子之過也!
二十五州受災,史上最大的蝗蟲災,卻並未讓大周動亂。想想前朝,不過五州受蟲災,結果災民組成反軍,竟將延續了三百年的王朝覆滅了。
而大周此次,不光百姓未動亂,連四周小國都不敢生事。就連北疆,也沒有趁機找事。暮雲平還秘密組織了幾萬精兵埋伏邊界,就怕北疆趁機起亂。
這是皇上的能力,也是皇上的政績!
二十五州,二十四州未亂,有一州卻是狀況百出。先是蟲災比別處都早也都嚴重。
然後是震災糧竟然不夠維持半個月,有幾次小規模的百姓鬧事,竟然直接派兵殘殺百姓!
這個州便是獻州,當皇上派欽差質問獻州牧,卻得知,是獻王二皇子,去年北方都在囤糧,他卻不許獻州囤糧。
直言柳風細妖言惑眾,根本不會有蟲災,且等今春風調雨順,奏她個惑亂人心!她為太子妃之姐,太子亦有惑亂之嫌!
然後就是災起,獻王不派部下滅蟲,卻大舉搶購糧食,集居王府。
災後,百姓起亂,他又派人鎮壓,不放糧不安撫,直接暴力鎮壓!
此事傳到帝都,滿朝皆驚。在帝都能幹的賢王,到了封地竟然做出這等事來!
獻州牧知曉自己死定了,為了不連累家人,他竟然趁欽差不備,混身淋油,跑到蝗蟲棲身的桑田地自焚而死,連同百畝桑田和蝗蟲,一起同歸於盡。
獻州牧這一死,獻王連個背鍋俠都沒了。皇上震怒,天災之下,身為皇子竟然不顧百姓死活!
直接由親王降為郡王,封地由一州變成三縣,並且無旨不可回帝都!
據說皇後哭求,哭壞了眼睛,皇上也不為所動。
二皇子經此一事,算是徹底斷送了自己上大位的可能啊!風細卻並未歡喜,她並沒想用此事來打壓二皇子的,然後是他自己作的!
你說囤點糧食,在去年完全是輕而易舉之事,你不幹也就算了,還不許州牧幹,不是作是什麼?
如今因此事二皇子被皇上這般責罰,隻怕別的親王都樂開了花,而皇後,定會把這個仇算到自己頭上。
可自己遠在良安,她無可奈何,那在帝都養胎的詩華就危險了!
想到此處,風細又驚又怕,皇後可不是什麼明智之人啊!而是個為給自已兒子鋪路,不管別人死活的人啊!
趕緊給詩華寫信,小心皇後報復。又找暮雲平:「你給詩華找的女護衛找好了嗎?」
暮雲平也不再細挑,直接送兩個女孩到風細面前,是一對又胞胎,十六歲,會走路的時候開始練武的。
據冰雨說,武功不差。人長的普通,也不愛說話,看著是個老實可靠的。
風細不再遲疑,直接讓自強幫商隊安排秘密帶人進帝都。再讓小虎悄悄送到東宮,叮囑兩人:「寸步不離的守著太子妃,聽叢她的命令,保護她的安全!」
又讓小虎秘密送給詩華百萬兩銀票,讓詩華帶頭捐給朝廷度災用。由這一大筆捐款,皇後不管是明裡還是私底下整詩華,都得掂量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