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散去,孔融又繼續到了三杯,喝得那叫一個痛快,見所有人都離去了,孔融這才長歎一聲道:
“伯康人心不古呀,這個世道變了……你可知道,董卓挾持陛下對天下諸侯大肆分王,亂國禍政,國之不國,漢之不漢。”
這事許定自然是知道,雖然董卓做得很隐秘,各種封王诏書都悄悄的送往所有諸侯那裡。
要讓天下人殺他,誰殺了他誰就可以當皇帝。
許定在長安有一明一暗兩個消息渠道,自然是第一時間獲取了。
對此他隻是莞爾一笑。
現在看來孔融也收到了這種诏書。
孔融接着從懷裡掏出一份新诏。
“這是董卓差人送來的,他讓陛下封我做了膠東王,這是想陷我于不義,也想至我于死地呀!”說到這裡孔融咬牙切齒。
對一個并不想争霸天下的人來說,這新诏無疑是一道催命符。
他孔融的北海離着許定最近。
最先受到威脅的就是他。
讓他打許定,他肯定是打不過。
不打,保持現狀,又會成為别人的眼中盯,其它想打許定,第一個也是要除掉他孔融,才好有地盤接觸許定,進攻東萊。
所以思來想後,孔融最終做出了今天這個大膽的決定。
前面說了,孔融真正的治理能力其實是不強的,思想高度大于實際的行政能力。
往高點說,他是屬于學者,哲學家那類的高智商的教授。
往低點說,他就是網絡上所謂的專家或是大V。
“嗯!文舉的心思我明白了,董卓此計甚是奸惡。”許定痛斥了一番董卓,接着安慰孔融道:
“文舉兄,不知道接下來你可有什麼打算。”
孔融搖搖頭道:“還未有打算,朝廷被董卓霸占控制,各州郡也是烏煙瘴氣,一個個沒安好心,天下之大也不知道去往何處。”
許定道:“既然文舉暫時不知道往何處去,可願去東萊看看,尤其是我們的東萊學院,康成先生跟伯喈先生、季謀先生可是對你甚是想念。”
“哦去東萊……聽說你的東萊治理得不錯,是應該去瞧瞧,聽說你還弄出一個圖書館,藏了大量的典籍,早有耳聞,到是一外好去處。”孔融一下子來了精神,搞文化方面他是強項呀。
博聞強記,這是他從小的拿手絕活,跟鄭玄、蔡邕等人坐而論道,想一想到也是一件美妙之事。
許定道:“如蒙不棄,我到是想請文舉擔任我們東萊學院的禮科教授,禮學要義與典籍我們缺少嚴重,要是有文舉在,我想能補全不少。”
“哈哈哈,好!這個我擅長,搞禮制,定禮法于紙本,你算是找對人了。”孔家是幹什麼,就是搞複古禮法的。
這是從孔子開始就遺傳的基因,孔家津津樂道,樂此不疲的事,屬于家傳絕活。
這是孔融的專業,他是沒有拒絕的道理,自然一口應下,生怕别人搶這一塊。
因為接下了北海國,所以許定也不能急着返回東萊,剛剛接手的十萬黃巾也沒有必要往東萊跟半島遷移了。
這些年的戰亂,對北海的影響也極大。
北海國是地廣人稀的大郡。
土地面積是青州最大的,然而人口卻是最少的。
黃巾亂起之前不足二十萬。
接着管亥等人起兵的時候,又被許定收走了數萬。
雖然許褚當太守,北海托管在東萊治下的時候因為穩定人口又恢複了過來。
但是接着東萊軍撤走,許褚下崗,北海就受到了重大的波及。
等孔融上任的時候,整個郡隻有十萬左右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