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居民百姓、各歸其家,坊門關閉、嚴禁出入!”
“咚!咚!--天幹物燥、小心火燭,若有失火、嚴懲不貸!”
……
自從皇太後歸天之後,洛陽城就開始戒嚴了,城門緊閉,街道封鎖,大小商鋪一律歇業,普通百姓各自回家,就連出門提水、買菜都不行,生活物資由專人負責發放!
若有人不聽命令,依舊随意外出行走的,白天捉住關入牢房,夜間抓住就地正法,就連官宦子弟也不例外,在砍了幾顆人頭之後,全都乖乖回家待着了。
這樣緊張的氣氛下,不止百姓們人心惶惶,文武官員同樣惶恐不安,皇帝禦駕親征,非但沒能踏平江東,反而駕崩在了行宮中,皇位沒有傳給兒子,卻傳給了弟弟,消息送到洛陽之後,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文武百官議論紛紛,并出現了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以辛毗、辛評為首的河北籍官員們認為,皇帝駕崩于外,内中情況不明,所謂遺诏根本不能算數,因此曹熊繼位有違禮制,朝廷不該承認他的帝位!
按照嫡長子繼承制度,應該由曹繼位為君,鑒于皇長子尚且年幼,可以效仿漢家先例,請甄皇後臨朝稱制,再挑選幾位大臣輔助政務,曹熊則返回封國,繼續做他的諸侯王!
表面上看來,這些官員忠心耿耿,誓要由先帝的嫡長子繼位,以維護傳承了上千年的禮法,其實都是為一己之私!
甄皇後出自邺城甄家,而甄家不僅是天下第一财閥,更是河北士族集團的領頭羊,一旦甄皇後臨朝稱制了,大魏朝廷的實權肯定落入河北士族手中,這些人自然要拼死力争了。
第二種:以陳群、司馬馗、司馬恂為首的一些官員認為,兄終弟及,古來有之,曹熊繼位并不算違背禮制,而且先皇遺诏是幾位重臣頒布的,可信度非常之高,為人臣者不該違背先皇遺願!
何況征吳失敗,損失慘重,魏國内部人心惶惶,這種情況下擁立一位年長、有政治經驗的君主,遠比立一個幼主更加合适!
再說了,曹熊對天盟誓,自己百年之後還皇位于侄兒,保證大魏帝國的皇統秩序不亂,這于情于理都說的過去了。
這種意見看似有些道理,其實同樣出于私心,陳群是穎川士族代表,司馬家族是河内士族代表,而他們早就跟曹熊勾搭上了。
一邊是禮,一邊是理,兩幫人在朝堂上争吵不休,又誰都壓服不了誰,隻是白白浪費吐沫罷了!
其實大家都清楚,口舌之争毫無用處,禮、理加起來也不如一個‘力’字,皇位的歸屬問題,最終還是要用武力來解決!
更準确的說,誰先搶到了洛陽城、控制住了朝廷,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就有希望問鼎皇位,而現在有兩支大軍,同時向洛陽城狂奔過來了。
曹熊草草的舉行登基大典之後,立刻班師回朝了,不過廬江郡距離洛陽城比較遠,兼之天降大雨、道路泥濘,行軍速度非常緩慢,而且沿途州、郡并未響應,甚至不願提供糧草,以至士卒們紛紛逃亡,軍心士氣一落千丈!
蕭逸出兵晚上一些,但是潼關距離洛陽城比較近,道路易行,暢通無阻,軍隊以騎兵為主,士氣又非常高昂,因此推進速度很快!
有人精心計算過,兩邊利弊互相抵消之下,人馬差不多同時抵達洛陽城,而這種情況下,負責洛陽城防務的夏侯尚就成了關鍵!
洛陽城高池深,錢糧充足,駐軍也在十萬人以上,這支力量倒向那一方,那一方就能占據優勢了,因此兩邊都派出了使者,對夏侯尚進行拉攏!
文武百官也紛紛上門遊說,尤其是司馬馗、司馬恂兄弟,幾乎天天往安北将軍府上跑,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可夏侯尚隻是盛情款待,卻遲遲不肯表明立場,因為這個态度一表,就會死很多的人!
…………
“恭迎将軍大人回府,飯菜已經備好了,是否給您端上來?”
“不用了,沒什麼胃口,給我沏一壺濃茶吧!”
“諾!”
夜幕時分,巡視完城防之後,夏侯尚回到了府邸中,連身上甲胄都沒有脫下,就疲憊的癱坐在了軟榻上,飲了幾口茶水,開始閉目養神,眉頭之間一直擰着大疙瘩!
最近一段時間,夏侯尚調動兵馬,加強防禦,還囤積了大量糧草,擺出一副踞城死守的架勢,可到底要防備誰,夏侯尚自己也說不清楚!
兩支大軍齊頭并進,一場鏖戰在所難免了,而戰場就在洛陽城下,自己不可能一直保持中立,必須得投靠一方,問題是投靠誰呢?
一邊是同族兄弟,一邊是兒女親家,無論投靠那一方,勢必得罪另一方,手心手背都是肉啊,這也太讓人左右為難了!
可是再為難,自己也得做出決定,還必須是正确的決定,如果政治站隊錯誤的話,不但自己和妻兒老小會倒黴,隻怕夏侯家族也要萬劫不複了。
因此上,自己必須慎之又慎,好好對比兩邊的力量,看誰能成為最後赢家?
從兵力上來說,兩邊旗鼓相當,大約都有二十幾萬人馬,也都是能征善戰的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