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跟月明解釋?
兩人之間何須解釋!
七郎是何等樣人,月明一清二楚。
離開益州前,七郎要安排好爹娘回鄉後的生活。
趙老漢和周氏都是過慣苦日子的,雖然兒子升官加爵,他們仍講究“惜福”。
若是隻有他們吃飯,桌上永遠是兩菜一湯,已經心滿意足、覺得很豐盛。
七郎想給他們安排多些仆從,他們都表示:“在鄉下帶那麼多人不像樣!家裡就一點活,用得着幾個人?”
最後還是董月明說,“華陽太夫人”、“太侯爺”逢年過節要進出刺史府,得有些排場,他們才勉強留下幾個。
一個照應他們的日常起居,一個伺候牛馬,一個負責照看家裡的小娃娃,還有一個洗衣、打掃。
趙家不養閑人,農忙時都得下地幹活。
親人間雖然萬般不舍,也到了臨别的時刻。
周氏淚眼朦胧地撫摸着七郎的臉。
這是她的幺兒,從小就聰明又孝順。
如今當了大官,俊朗的臉上多了上位者的威勢,令她一時恍惚。
“幺兒啊!你好好為朝廷辦事,不用惦記我們!”
“家裡那麼多人呢!你大哥、二哥、三哥都在,又有阿仁跟我們一起住。”
趙老漢也在旁邊說:“在家裡有什麼可擔心的?我一回來就渾身舒坦,比在長安吃多少養生的藥湯都好!”
七郎環視一圈,老宅修整得幹淨寬敞,裡裡外外的擺設用具都是新的。
幾個兄長嫂子都穿着簇新的衣裳,臉上滿滿的幸福笑容,小侄孫們站成一排……
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沒什麼好擔心。
他微微笑了笑,鄭重地向爹娘、兄長嫂子行禮告别,在家人的簇擁下走出村口,帶着妻兒啟程。
趙智主動請求改任嶺南海軍司馬,跟七郎一起下嶺南。
别駕、長史、司馬,屬于都督府的“上佐官”。
其中都督府長史地位非常高,當都督不在時,代行職權。
大司馬位在别駕和長史之下,負責全境内的府兵操練以及軍械戰馬、戰船等儲備。
管大是嶺南都督府大司馬,趙智是其麾下的海軍司馬。
管大的官職,是從遼東到江東,再到嶺南,一場場戰事中積累功勞升上去的。
而趙智……嗯,女大三,抱金磚,古人誠不欺我。
他們從益州走水路到長江,再順長江到江南西道,途徑滕王的封地洪都府,下嶺南。
啟程前,新城長公主寫了家書,命人送回長安。
她本來隻是随趙智回益州看一看,如今卻想跟他到天涯海角……
天明村和驸馬說的一樣好,那麼嶺南也必定如驸馬所說,沒有傳聞中可怕。
她比皇兄更幸運啊,可以遊覽大唐的萬裡江山。
七郎也給皇帝寫了信。
洋洋灑灑幾千字,當然不全是彩虹屁,還有他回鄉的見聞、從郭家打聽到的六诏情況……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和新城公主簡潔的家書相比,七郎的信未免太厚、太肉麻,似乎他才是皇帝的親弟弟。
終于登上船,七郎和妻兒眺望兩岸的青山綠水,說起當初下江東的舊事。
也是這樣的長江,也是這樣的猿啼,隻是同行的人略有不同。
趙智拖着一個大箱子進船艙,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