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王朝的州試,與府試又有許多不同。∏∈,
州試一共要考三場,分别設在初五、初七、初九三天,第一場考經學,第二場考詩賦,第三場考策問。
單是這一點,便與府試時将衆位童生關牛棚一般鎖個兩天以上,頗為不同。
進行州試的考場,有時設在唐虞書院,又是設在城東的隆學院,而今年,便是設在隆學院。
九月初五這一天,淩晨便開始下雨,接近卯時時,雨勢并沒有任何的衰減,反而有越下越大的迹象。雖然天色依舊漆黑,但隆學院外頭的酒家、店鋪一個個的,全都開着,做着這些秀才們的生意。
在其中一家酒樓,甯江、百子晉、甯小夢三人正在這裡說着話。
甯江朝百子晉問道:“子晉兄,你今日狀态如何?”
百子晉拱手道:“這幾日,按着甯江兄所教的坐禅吐納之法,養氣調息,此刻隻覺精神好到極點,必定不在話下。”
甯江點了點頭。
考場之外,披着蓑衣的更夫敲起了寅時三刻的鑼與梆,秀才們紛紛撐着傘,從避雨之處湧出,在院門前排成兩隊。此時已進入秋季,連着幾天的陣雨,讓天地間冷意彌漫。
甯小夢立在酒家二樓的窗口内,看着進入人群中的哥哥,隊伍排得很長,那一排排的油傘,如同兩條長蛇,在廣場上盤桓。與府試時不同,州試分作間隔的三場考完,每一場,最遲可以考到黃昏,最早午時就可以交卷。
所以,她準備就在這裡一直等着哥哥。
下方的隊伍中,甯江扭頭看去,見甘烈、路知遠、郁成益、澹星河、褒凱一等人都在隊列中,路知遠面無表情,甘烈則是顯得頗為煩躁。同為臨江郡廪生的、名為樹光亮的學子,則因為嶽湖那毀滅了整個小鎮的場天災,父母雙亡,此刻正處于守制之中,無法參加科考。
百子晉立在他的身邊,挺着兇膛,頗有信心的樣子。
更夫将鑼敲了四下,那咣、咣、咣、咣的聲音在雨中傳蕩。院門打了開來,官威如同潮水一般湧出。兩名童男、兩名童女,穿着雨衣,提着能夠避雨的氣死風燈從院内走出,其中一個小女孩不停的打着噴嚏。
四名孩童分作兩邊,各自領着一對進入考場,門内有人一個個的查驗他們的文碟、檢查他們的随身之物,然後就是按着慣例的,在孔聖人像前鞠躬拜聖。
考場之内,銅州太守、朝廷派下來的翰林、考監坐在案後。
秀才們上前,在三位大人面前,一個個領了各自的牌号,被帶進各自的考棚。
考棚同樣是被鎖死的,但是比起府試時,每一間都要寬敞與幹淨許多,火爐也早已為考生點好。畢竟,秀才與童生不同,每一個都是有功名的,這也算是一種優待。
甯江并沒有急于去看卷子,而是先在火爐邊暖了一下手。
爐子并不大,内中燃着的是木炭,散出的熱量,也就隻能勉勉強強暖和一下手,根本暖不到身子。
讓手稍為熱乎了一下後,他繞着方桌跑了兩圈,然後正坐在地上,拿起挂在桌邊的布袋,倒出内中卷成筒狀的宣紙,解開紅繩,慢慢的打了開來。
紙卷中,一共列了五道題目,當然,因為這一場考的就是經學,所以,五題全都與四書五經有關。他先看向第一題,見上面用小楷寫着“季梁谏追楚師”,要求對此進行論述。
甯江點了點頭,這是《左傳》裡的名篇,這種經論,隻要是真正下過苦功的人,都能夠答得完美,會被這一題刷下去的,那就真的是平日不用功了。
他繼續往下看去,隻是,腦海中忽的想到什麼,怔了一怔後,目光再次上挑,看向那“季梁谏追楚師”六字。
他就這般盯了半響,忽的長長的歎一口氣,放下卷子,盤膝而坐,閉上眼睛。
金魄慢慢的離體,飄然而出。
重生到現在也已經快有一年,此刻的他,金魄已是更為堅韌,離下一步“火魂”僅有半步之遙。他讓自己的金魄穿牆而過,經過了幾間考棚,然後,便看到了百子晉。
這一路上,雖然從幾名秀才身邊穿過,但自然無人能夠發現他。
他居高臨下的看去,隻見,此刻的百子晉,正打開試卷,目瞪口呆的看着“季梁谏追楚師”這幾個字,額生冷汗,目眦欲裂。忽的,百子晉一口皿噴出,皿水噴在卷子上,他頹然的放下卷子,爬到了門邊,使勁拽着門邊的小鈴,就這般,拽了許久,本場考監慢慢的踱到外頭。
百子晉站起,隔着木欄,拱手彎腰,低聲細語。
那考監沉默了一下,低聲說了幾句,百子晉回身拿來題卷,捧在考監面前。考監拿過題卷,看了看題目,又看了看百子晉的文碟,沉默了一陣,帶着它們到外頭,與擔任本場考官的太守與翰林商議去了,過了一會兒,又回來,向百子晉說了什麼。
一個時辰後,衙役前來打開了考棚……
***
外頭的天色,已經開始亮了。
陣雨卻沒有任何停歇的迹象,天色灰蒙蒙的一片,斜川江裹着黃泥穿過銅城,滾滾而下,整個省城一片安靜。
甯小夢站在酒樓的窗戶邊,看着外頭的大雨,隆學院的大門,就在這個時候打開了一條縫,一個人被推了出來,摔在了雨中。
原本要到午時才會打開的考場大門,辰時方過,就有人從裡頭出來,自是惹得所有人都看了過去,隻見,被推出來的是一個青衫的少年,少年在雨中踉跄了幾步,擡起頭來,對着蒼天發出無力的呼喊。
甯小夢呆了一呆,拿起油傘,騰騰騰的跑下樓,打開傘往雨中沖去,沖到那少年身邊,将他遮住:“百公子?”
與哥哥一同進入考場的百子晉,明明連午時都還沒到就出來了,讓她頗為驚訝。
百子晉苦澀的對她拱了拱手,什麼話也沒有說,失魂落魄的往遠處而去。
甯小夢怔了一怔,終是不放心他,追了上去,為他撐傘。
光祿大夫府,光祿大夫鄭安,正與皇甫氏在府中說話,沒過多久,管家前來報道:“大人,百公子回來了。”